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面塑制作

面塑大师何传俊:扬派面塑让淮扬菜更精彩

标签:面塑制作日期:2016-02-23 11:47小编:WCCEO热度:

    43岁成“公家人”

    在扬州实现人生的重大转折

    1979年初,何传俊第三次到扬州来“跑江湖”,一天,他正在街头捏面人,摊子前来了位干部模样的人,“小伙子,把摊子收了,跟我走吧!”

    这人正是当时扬州二轻局的一位领导。原来,这名领导关注何传俊已经有好些天了,他发现何传俊捏的面人非常传神,所以就打算把他招进当时的扬州工艺美术社。何传俊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流浪街头的手艺人,从此竟成了“公家人”。此后不久,一家人全变成了城里人。在何传俊的老家,这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而这,也成为了何传俊人生的一大转折。

    一开始,何传俊只是在这个单位做临时工。1983年,他赶上机会,日本的一个民间团体到当时的工艺大楼来,看到何传俊的面人技术,赞不绝口,马上邀请他到日本去表演。但因为临时工不能出国,所以单位就把他转为了正式工。

    此后,何传俊又两次应邀到日本交流表演,去过东京、名古屋、长野等地进行现场表演,他的“面人”也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61岁退休

    瘦西湖小金山下表演8年

    就这样,何传俊在工艺美术社一直干到61岁退休。

    退休后,瘦西湖景区找到他,邀请他去小金山下表演面塑,给游客增加乐趣。

    于是,那段时间,在瘦西湖小金山下,游客们就会看到一个独特的风景线——一个年过6旬的老面塑艺人,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面团,娴熟地捏、搓、揉、刮、插着,千变万化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面人如孙悟空、老寿星、老渔翁、穆桂英边呈现出来。何传俊捏的面人逼真传神,色彩鲜明,小巧玲珑,乡土味道十分浓厚。他最拿手的是对人写生“提像”和捏戏曲人物。 老何捏一只小面人,大概要有几十道细腻繁复的工序,他能在小指头大的面人头部熟练地“开脸”,即使是比芝麻小的眼珠,他也能分出黑和白。精湛技艺引得游客驻足围观。

    此外,独特的江湖经历,使得何传俊一下子拉近了与游客的距离。“我会很多地方的方言,在瘦西湖小金山下做面塑表演的那段时间里,听到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我面前说方言,我就能很快分辨出他是从哪里来的,有时还能对上几句话,游客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79岁高龄

    女儿成了他的继承人

    然而,时代成全了一个老艺人,也正在将一门老手艺送进尾声。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问题对何传俊来说,越来越急迫,那就是谁来继承他的手艺?

    事实上,何传俊曾经收过多达10个徒弟,8男2女,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坚持了下来。“没办法,现在玩具都是工业生产了,面人没人买了,捏这个赚不到钱了。捏面人还不如去捏包子。”在现实面前,何传俊很无奈。

    最终,何传俊只好把目光瞄准了自己的小女儿何燕兰。所幸的是,老何的女儿懂得父亲的心思,同意跟着他学起了捏面人,这样,何传俊的家传捏面人手艺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于是,在2001年,何燕兰接了班,把摊子摆进了瘦西湖。儿女何传俊也总算是正式退了休。跟父亲比,何燕兰有了更多的经营意识。她不仅做戏剧人物,还做卡通,捏真人像,“人家需要什么,就捏什么,跟着市场走。”

    不过,在老何心里,总是还有一些惆怅——“我女儿之后,又有谁来继承这门手艺呢?”

    如今,由于年事已高,何传俊已经很久没捏过面人,并且身体也是大不如前。 “69岁以后,我的身体一直不好,胃肠穿孔加上关节炎,走路不方便了,也就去不了了。”何传俊笑着脱掉袜子,给记者看他的脚,脚趾有些变形,而这些疾病,也与他年轻时四处谋生、风餐露宿有关。

    不过,在79岁的老何心中,对于面塑的情结,一直还挥之不去。“可惜了,我本来是想在晚年,去重走一下我年轻时跑江湖的路,到那些地方去看看,但现在不行了……”说到这里,何传俊一声叹息。记者 何世春 屠明娟

    8

    岁开始学艺

    “面塑世家”有了第九代传人

    捏面人,又叫捏塑,捏巧,或曰面塑。古代,逢年过节,民间流传用面粉捏成各种人物和动物,以求吉纳福。明清时,出现了专门以此谋生的手艺人。“面人捏好了,一辈子就有饭吃了。”所以,这门手艺往往是世代相传。

    何传俊便是出身于这样一个“面人世家”。何传俊是兴化人,1936年出生,到了何传俊这一代,何家已是第九代人从事这门技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