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泥塑泥人

“融生”构筑和谐教育 “碁道”奠基幸福人生

标签:泥塑泥人日期:2016-03-05 02:30小编:老甜甜热度:

原标题:“融生”构筑和谐教育 “碁道”奠基幸福人生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黄淑仪

上品,最优也;教化,教育化成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自2009年起便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实现教育现代化”,确立“上品教化”教育理念,并以之引领教育现代化之路。7月15日,番禺区教育局举办第三场“上品教化·好教育番禺梦”展示报告会。继市桥城区、沙湾、番禺区西片和北片教育指导中心出场后,第三场报告会迎来了南村和石碁两地教育指导中心。走好每一步,好教育才能落地,南村与石碁分别以“融生文化”以及“智慧教育”作为实现好教育的“秘密武器”,踏踏实实践行番禺区“上品教化”好教育梦,使其变成可以触摸得到的现实。

南村:“融生文化”引领教育生态

融生,即是融合共生。作为一个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教育、新南村人与本土南村人共融共生的地方,南村根据自身特色提出以“融生文化”引领好教育生态,并从学校文化、教育基地、德育研究会、教研共同体、民办教育、成人与社区教育六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实现南村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创多元校园文化

南村镇各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精华,并融贯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校情,精心创建了“一校一品”,打造特色教育的名片。如南村中心小学的“正新教育”、雅居乐小学的“雅乐教育”、南华小学的“博古开新”特色文化理念、罗边小学的“培贤育雅”特色化文化等。

华师附中番禺学校作为南村民办教育的“代表”,秉承“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规范与创新并举的教育之道,初中部教学成绩一直在区、市名列前茅,高中部则走国际化、多元化办学之路,为南村镇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范例。

南村成人学校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针对南村人的现实需求,编制出“家庭教育、人文教育、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企业培训“四大模块的培训课程,并将课堂从校内延伸至校外企业、社区、政府各部门,为南村人提供了一个”事事要学,时时可学“的良好学习环境。

面对文化社会化与多元化,南村教育需要兼容并包的气度和融合共生的观念意识。南村镇“一校一品”的建设,以文化为引领,在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沉积中,不同的办学模式、特色学校蓬勃发展,构成了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良好教育文化生态。目前,南村十三所中小学已经顺利找到学校“文化之根”,形成了学校文化品牌主题。

办好教育基地 抓好德育工作

目前,南村镇建设的“六大学生教育基地”正在实现镇内教育资源的统筹和共享。六大教育基地,分别是素质教育拓展基地(坑头小学)、科学技术创新基地(梅江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南华小学、广地实验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里仁洞小学)、岭南文化教育基地(南村中学、中心小学、罗边小学)与社会活动实践基地(镇内优秀企业)。

六大教育基地极大提升了学校优秀资源的利用率,极大促进镇内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此外,教育基地对镇内每所学校、每位老师、每个学生开放,同时也对社会和南村广大民众持开放态度,实现人群多层次的互动。

2013年,南村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南村镇德育研讨会,共同研究德育目标,创新德育方法,并逐步形成了“书香养德”、“活动润德”、“仪式育德”、“行动立德”、“携手弘德”五大主题。第一,全镇各学校在校园、教室增设图书角、设立漂流书屋、举办读书沙龙等活动;第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模拟法庭进校园、阅读月、科技节、两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辩论大赛等;第三,举办丰富多彩、充满内涵的仪式,如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等;第四,通过加强班级管理,做好学生养成教育;第五,鼓励校校之间合作,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关注教师道德修养的提升等,构建全员合力的大德育体系。

建立教研共同体

课堂教学中建立基于小组学习的“合作学习”,其前提是要在教师群体中创建一种“合作的学习关系”,建立教研共同体。教育指导中心按照1+1+1+n的人员建制组建了各学科的研究组织,以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问题的研究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间资讯共享为重点,实现镇内同学科间教师的教研互动、学校之间的资源互动、相邻学校备课组之间的互动、师生课堂上的有效互动。

在“如何编写和使用好研学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每月一课”、“每月一读”等主题培训活动中,成员们彼此交流学习心得,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生发集体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交锋”。通过名师与下一层次的骨干教师的师徒结对、互相帮扶,带动名师所在学校更多教师的共同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