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面塑制作

[新华网云南频道]昆明公园成“非遗”传承乐土

标签:面塑制作日期:2016-03-25 08:28小编:二锅头热度:

[新华网云南频道]昆明公园成“非遗”传承乐土

  

[新华网云南频道]昆明公园成“非遗”传承乐土

  

[新华网云南频道]昆明公园成“非遗”传承乐土

  各大市属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给游客带来好看、好吃、好玩。

  圆通樱潮、金殿庙会、龙泉探梅……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下属多家公园,作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地,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近日,金殿初九庙会、黑龙潭元宵节活动和刚刚在昆明动物园启幕的第十七届樱花节,再次锦上添花举办各类非遗文化展示,让“非遗”经典在公园得到升华。

  “非遗”为花事添彩

  “想不到在圆通山樱花节还看到了久违的昆明洞经表演,希望公园里这样的传统活动越来越多。”上周日,老昆明人龙师傅带着孙子,在昆明动物园体验了一场樱花树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味之旅。老人对这样的活动感到惊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给了我们一个回忆的空间,也给年轻孩子学习和传承的机会。”

  实际上,这样的惊喜今年在昆明各大公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今年以来,昆明动物园、金殿名胜区、黑龙潭等公园,在景观提升日益精美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在挖掘和引入非遗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将“非遗”经典在公园得以延续,各家公园成为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的舞台。

  今年初九庙会,6万名市民赶金殿庙会看非遗艺术、赏茶花,从金殿山门来到钟楼,游路两旁摆满了五花八门地道小吃及手工艺品,“嘭咚”、糖画、冰糖葫芦应有尽有,老君殿内,民间非遗传承人更是使出绝活,滇式风筝、剪纸、面人、草编等琳琅满目,受到众多游客喜爱……各种怀旧商品让游客们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老昆明。

  而金殿庙会的余热还未完全散去,黑龙潭公园“元宵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又接踵而来。花样繁多的彝族刺绣、闻名遐迩的官渡饵块、精美绝伦的葫芦雕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一亮相均获得游客青睐。

  而公园非遗的重头戏则要数第二届“圆通樱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该展览与樱花节同期开展,持续至3月13日,昆明动物园还专门开辟了大舞台区域作为非遗展区。17项非遗活态技艺展示,展品包含传统技艺类和传统饮食类两大类,不仅好看、好玩,还好吃。其中在宜良烧鸭展台前,宜良学成饭店的传承者们期间每天会准备上百只鸭子,现场烧制供游人免费品尝,成为人气最旺的展台之一。游客除了观赏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和品尝美食外,还可向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此外,活动的最大亮点还有非遗歌舞乐展演,期间在中心区大舞台进行为期5天共10场次的演出,展演节目均是首次在圆通山亮相。

  公园也有民俗“非遗瑰宝”

  记者了解到,昆明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全市列入四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有近500项,其中除了民间技艺非遗展示外,昆明各大公园本身也是民俗类“非遗瑰宝”的发掘地。

  2005年,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所属公园的“圆通樱潮”、“金殿庙会”和“玉案山庙会”,被列为昆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城市公园成为继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场所,与非遗文化正式结缘。

  其中,“金殿庙会”作为省级民俗类非遗项目,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老昆明人心中烙下了深厚的情结。每年大年初九,远近的市民都会来金殿赶庙会、祈福;而“圆通樱潮”是春城最美的城市符号之一,年年花开花落,陪伴了一代代昆明人成长,每年聚集近百万游客共赏缤纷樱潮,群众参与度和认识度良好,也有望申报省级非遗。

  今年,黑龙潭 “龙泉探梅”又将成为公园民俗类非遗项目的“新星”。目前黑龙潭公园正在为“龙泉探梅”民俗活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进入审核阶段。“龙泉探梅”作为昆明冬末春初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该民俗活动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每年冬春之际,黑龙潭梅开满园、红霞掩映,百姓扶老携幼到龙泉探梅寻梅,赶集贸易,“龙泉探梅”成为承载老昆明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

  人气和传承“双赢”

  多家公园负责人表示,公园作为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民俗活动的文化承载地,有义务将昆明非遗文化发扬和传承,各家将公园结合自身实际,把花事活动品牌与非遗文化完美结合,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作品和技艺的场所,同时非遗文化也为公园提供了多样性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游园体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