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面塑制作

打工仔变身“面塑王子”(组图)

标签:面塑制作日期:2016-02-04 05:21小编:老甜甜热度:

王俊锋正在制作面塑作品。

 

王俊锋正在制作面塑作品。

面塑作品《向往》。

 

面塑作品《向往》。

面塑作品《过年》。

 

面塑作品《过年》。

面塑作品《喜爱》。

 

面塑作品《喜爱》。


  闻喜小伙子王俊锋勤奋钻研,反复试验,十年摸索出特别的面塑技艺。为了更加成熟广博,他还研究考察国内各个流派的面塑艺术,广泛涉猎中外文化充实自己,如今他已自成一派—

  “核心提示”

  生于花馍之乡、自小喜爱面塑艺术的小伙子王俊锋,为生计来到侯马市打工。辛苦劳作之余,勤奋钻研,反复试验,默默地自学面塑工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跌倒爬起,愈挫愈勇,十年一剑,终成正果—打工仔华丽变身“面塑王子”。

  虽然是自学成才的“野路子”,但他并不固步自封。他眼界宽广,像一块海绵,饥渴地吸收一切有用的知识,一步步成熟。他的作品,题材宽广,既有中国民间艺术的血脉,也有西方艺术的风格,古今中外,浑然一体,自成一派。

  羊年来临,王俊锋精心设计,大展身手,为大家奉献了一组精彩的“羊”,祝大家欢欢乐乐发“羊”财……

  他的面塑创作,是厚重的民族文化基因的重新萌芽

  一块柔软的面团,被一双灵巧的手反复揉搓,加入需要的颜色,再一遍一遍揉匀,擀扁,塑形,切条,在预先用铁丝“骨架”造型、并被一层层报纸包裹好的“躯体”上,缠绕覆盖,接缝抹光;安上用同样方法做好的细致入微、神态逼真的头部、四肢、尾巴……不一会儿,一个浑身雪白、顽皮可爱的“小绵羊”就呈现在眼前。

  这是被称为“面塑王子”的王俊锋春节期间沉浸在面塑创作中的一景。

  小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谷物种类之一,在中国有四千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种植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食物。面粉被劳动人民作为追求美的材料来加工:“枣花”“月糕”“面虎”“面鱼”“面羊”……现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的面制女俑头、男俑上半身像和面猪。到了宋代,捏面人已经成为民间节令很流行的习俗,成为老百姓婚丧嫁娶活动不可或缺的 “角色”,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种类之一。

  今年37岁的王俊锋,出生在全国著名的“花馍之乡”闻喜。他从小就深受父老乡亲们的影响,耳濡目染,对面塑艺术有着天然的情愫。为了生计,1998年,王俊锋来到侯马打工,先后在中粮酒家、凯悦大酒店、交通大酒店等几家饭店从事面点操作,也是整天与“和面”打交道。

  2003年,他打工的酒店来了一位李师傅。看着人家像变魔术一样,眨眼间就把一团软面做成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王俊锋大开眼界,羡慕不已,亲手搞面塑创作的欲望被勾引了出来。从那时起,面塑艺术创作,成为王俊锋生命的一部分。

  他的面塑,最基本的粘合剂是流淌十年的汗水

  他回忆说,当时,那位李师傅不肯轻易把家传的面塑工艺秘诀传授与他人,自己只好就在旁边,一边工作一边偷偷地学习。基本的手法技巧可以模仿、苦练,但材料的配方就无法“偷艺”。没办法,每天下了班,王俊锋就钻进自己的宿舍,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猜测,一遍一遍地试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那次,他觉得终于做出了像样的作品,外观看与李师傅的没啥差别。但过了十几天后,这些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面塑作品,有的干裂开缝,有的发霉长毛,把他的希望和热情一下子浇得冰凉。那次,他难过得几乎要流下泪水。

  他心灰意冷,甚至想过就此放弃。

  但休息几天后,看到李师傅那精彩纷呈的面塑作品,王俊锋的双手又技痒了,他不信自己比别人笨,又重新开始试验。有时,他连续几天痴迷其中,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加班搞面塑,经常不知不觉就熬到了次日凌晨。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汗水没有白流。试验的材料质量一次比一次进步,制作技术一天比一天精巧。到2013年,就像古人的“十年寒窗”考科举一样,王俊锋的面塑技艺经过十年的打磨,终于日臻成熟,作品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喜爱。

  这一年,他辞掉了收入不菲的厨师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面塑创作事业中。

  “我不是艺术专业出身,所以必须大量地学习,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文质彬彬的王俊锋,一边熟练地揉着手里的面团,一边和笔者聊天。

  他不仅通过书籍、互联网大量阅读面塑艺术文章,而且广泛涉猎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古代神话、中外宗教、传统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他还走出山西,远赴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广泛考察学习各个地区、各个流派的面塑艺术,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中国面塑艺术的营养。

  厚积而薄发。两年来,他创作了大大小小200多个面塑艺术作品,作品渐渐显露出艺术大家的气质和韵味。王俊锋的作品中,蕴含着古今中外各种元素,生动有趣,多彩多姿—

  红脸膛、长须髯、锁子甲、偃月刀、《春秋》卷……一眼就让人看出这尊作品是勇武威严的武圣关公。笔者仿佛能看到关老爷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的英雄风采。

  一位凭借飘曳的衣裙、飞动的彩带而翱翔的美丽女子,斜斜地凌空飞舞。不用说,这是“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的敦煌飞天……

  王俊锋面塑中,最常见的是中国历史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也有普通百姓生活场景、小动物、卡通形象等各种风格的作品。古今中外,和谐地融入了他的“斗室”中。2014年“平安夜”,王俊锋创作的一批“圣诞老人”卡通面塑,在侯马市华翔大酒店的节日庆典活动中亮相,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在采访中,腼腆的王俊锋不愿意多谈自己。他说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努力。

  他说,自己的美术功底、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多学习,为艺术创作增添后劲。

  他说,他的创作还缺乏系统性,要好好策划,推出几个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品系列,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

  羊年看羊,他用面塑迎接喜气洋洋的羊年

  羊年来临,他的作品中自然少不了“羊”。

  瞧!这一尊名为《向往》的作品:几只绵羊在悠闲地低头吃草,一位身着白色棉衣、黑色棉裤、缠着浅蓝色头巾的小牧童,背手站立,斜向上仰望悠远的天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看着看着,让我们旁观者的思绪,不由得也随着小牧童的眼神飘向远方。这尊作品不仅创意悠远,而且制作精巧,于细微处显出王俊锋的真功夫:牧童白头巾上的花纹、大棉衣上的隐隐针脚、牧羊鞭杆上“自然形成”的节斑、肥嘟嘟的绵羊身上卷曲的绒毛、黄地上的一丛丛蓬勃生长的青草……无不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一位雍容华贵的西方贵妇人,怀抱一只可爱的小羊,羊妈妈站在身旁焦急地仰着头,似乎在呼唤贵妇人怀中的小羊宝宝……这是王俊锋对照法国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家布格罗的油画《牧羊女》而创作的同名面塑作品。—这一对西方风格的绵羊母子,也在为中国的羊年献上一份美好的祝福。

  ……

  “好可爱啊!你要做多少只羊啊?”

  王俊锋没有说出具体的数字。他只是告诉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自己对美好明天的期盼和祝福,希望所有善良的人们都能在羊年里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