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民间布艺

山西阳泉虎头帽虎头鞋

标签:民间布艺日期:2016-03-03 06:50小编:武大娘热度:

  制作中的布艺传承

  曾经,以老虎为形象的虎头帽和虎头鞋不知陪伴多少代人长大,也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如今,虎头帽虎头鞋这门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手工艺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阳泉民间艺人张旭峰不仅熟知虎头帽虎头鞋的做法和讲究,更将以老虎为形象的阳泉传统民间布艺发扬光大,获得国家专利。

  虎崇拜文化的民间体现

  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而地处山西东部、太行山中段的阳泉市,单从地名上讲,除了巍巍屹立于阳泉市中心西南端,赫赫有名的狮脑山外,在北边还有老虎沟、虎尾沟、卧虎岭。另外,阳泉郊区还有一座虎神庙。当地民间对此有诸多传说:“南山当中拟狮子,北山沟里皆老虎,山中蕴藏煤铁丰,南蛮窃,狮虎镇乌金。”

  在阳泉境内,百姓约定俗成,每当一个新生儿出生后,在百天或过生日的时候,姥姥家要给孩子送布老虎,以希望孩子身体强壮且成人后像虎一样威风,另一个是让虎做孩子的保护神,防止外来邪魔恶鬼。

  除了布老虎外,还有布虎鞋、布虎帽、布围嘴、布鞋垫等等。在这些布艺制品中,凶猛的老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武又笨拙可爱,寓意孩子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蕴含了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佑福祛祸”的观念。

  从生计到艺术的演变

  今年64岁的张旭峰,出生在阳泉市郊区上千亩坪村,原本是农家妇女的她现在已经成为阳泉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阳泉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协会理事、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张旭峰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旧社会人们缝衣裳做鞋帽,完全是为了生计。“男人外边走,老婆身上带”,说的是从男人身上穿的衣服、鞋帽上,就可以看出他的老婆精干不精干。谁身上的针线活好,说明老婆精干,他就会感到十分荣耀。

  张旭峰娘的曾外祖母郭旬妮,是阳泉市郊区远近有名的巧手。她将自己做针线活的好手艺传授给女儿王秋妮和王秋林。王秋林即张旭峰的外祖母,她又将做“针线活”的好手艺传授给女儿杨拉娣。杨拉娣即张旭峰的母亲。

  张旭峰从小随母亲杨拉娣学习针线活,十几岁上,便掌握了搓绳缠麻线和捻棉线等传统制线技艺,学习裱布褙、纳鞋垫。到1965年考入中专前,她已经基本掌握了多种传统的民间制作技艺。上学、工作期间,她又通过博览艺术类书籍,不断吸取有关的理论知识营养。

  张旭峰感慨地说:“旧社会做针线活,完全是为了生计,现在成了一种艺术。”

  虽然张旭峰的布艺作品在区、市、省,乃至国家级的大展中屡屡获奖,但她仍不忘向其他民间老艺人学习,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在阳泉市城区范围内,布艺代表传承人还有居住在南山路的石银珍,北大街的吴秀林、郝秋珍,上站的王秀英,以及王守平、刘文琴、马香娥、李金柱、王芬玲、吴素荣、李益珍、李永兰等等,她们个个身怀绝技,都是能工巧匠,张旭峰视她们为良师益友,经常找各种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虎头鞋里的彩线搭配艺术

  虎头鞋和虎头帽的制作布料由最初的家织土布,扩展到后来的丝绸、缎子、条绒及各种现代布料,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制作工艺上来说虎头帽较为简单。制作虎头帽时,先要选定布料,按照一定的规格、尺寸剪开,然后用丝线缝制起来,即是一顶普通的帽子,一个像小披风式的物什。接着,在帽顶上用各色丝线绣出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一顶栩栩如生的虎头帽就做成了。如果在帽里附上一层布料,就是有里子的虎头帽,这两种虎头帽统称单帽,多在春秋时戴;如果在表、里之间再絮一层棉花,就是棉虎头帽。

  虎头鞋的做工就相对复杂。一双地道的“虎头鞋”,必须全部用手工缝制。除了用旧棉布打袼褙、做鞋底、鞋帮之外,关键在于鞋脸的造型设计和各种彩线的使用搭配,可以说一双“虎头鞋”的好看与否,全在于此了。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制做虎头鞋时,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清晰。

  制作虎头鞋的过程,一般都是先纳好鞋底,然后再挑选一种或几种花色面料做鞋帮。面料有绸、有缎、有花、有素,色彩各异,花样多多,全在个人的审美和喜好。做虎头鞋需先打袼褙,就是用旧破布一层层的用浆子粘起来,晾干后备用。袼褙打好后就根据鞋样子剪下来做鞋底和鞋帮的内衬。鞋帮做妥后,就另找块布剪成虎头的样子,在上面绣上眼、嘴、鼻子和胡须等,镶在鞋帮的前面,两边再用红布缝个小耳朵。鞋的后边另缀块布作为尾巴,也正好当成提鞋的工具。

  作品获国家专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