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面塑制作

儿子脑瘫丈夫弃家 洛阳坚强母亲制售面塑为儿治病

标签:面塑制作日期:2016-02-25 00:10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儿子脑瘫丈夫弃家 洛阳坚强母亲制售面塑为儿治病

面对生活的艰难,罗晓玲用微笑坦然面对。记者李斐斐摄影

儿子脑瘫丈夫弃家 洛阳坚强母亲制售面塑为儿治病

罗晓玲在火车站前广场的专属摊位

儿子脑瘫丈夫弃家 洛阳坚强母亲制售面塑为儿治病

罗晓玲捏的面塑惟妙惟肖

  如果您想帮这个单身母亲,去火车站广场对面的小摊买个面塑吧!

  □记者侯梦菲实习生张蓓蓓文记者李斐斐摄影

  阅读提示|衣袂飘飘的牡丹仙子、活灵活现的黑猫警长……4月2日,洛阳火车站广场对面的爱心面塑摊引起了路人的“围观”,除了摊点上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面塑,摊位下面的展板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我叫罗晓玲,有一个5岁的脑瘫男孩……”罗晓玲说,她想靠自己捏面塑,凑齐孩子的医疗费,让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多彩的童年。

  坚强|丈夫离家出走她撑起整个家

  据罗晓玲介绍,她是重庆人,今年39岁。2007年,她与丈夫在云南打工时,认识了一个捏面塑的老人,在她的软磨硬泡下,老人答应收她为徒,但只教一天。不曾想,这门手艺竟成了她此后的谋生手段。

  据了解,2008年,怀孕的罗晓玲和丈夫投靠了在洛阳工作的父亲,当年10月,罗晓玲生下儿子云云(化名),云云9个月大的时候,被发现患有脑瘫。得知儿子患病后,罗晓玲的丈夫撇下了母子俩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为了给云云治病,罗晓玲带着儿子四处求医。为了省钱,她一直随身背着制作面塑的材料和工具,走到哪就把面塑摊摆到哪儿。

  2013年11月,罗晓玲带着儿子到北京解放军261医院进行了治疗。“第一次治疗花了近5万元,效果特别好。”罗晓玲说,经过康复训练,儿子已能沿着床边自己走动了。“医生说8岁之前是脑瘫的最佳治疗期,如果治疗及时,云云很可能实现生活自理。”罗晓玲说。

  援手|众人齐相助车站搭起爱心摊

  2013年春节期间,西工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钱进得知罗晓玲家的情况后,除了送去了慰问款,还把罗晓玲的事情发在了微信圈,洛阳市车站地区管理处得知后,不仅为其送去爱心款,还帮她在火车站广场对面搭起了一个爱心摊位。

  “伸把手就可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这都是应该的。”洛阳市车站地区管理处主任李勇说,为了减轻罗晓玲的负担,他们不仅帮她找了桌凳,还专门帮她打印了一个展板,罗晓玲只需带工具过来捏面塑就行了,即使收摊,也由旁边的小饭馆老板会帮忙。

  4月2日,罗晓玲第一次“出摊”便赢了个开门红。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面塑作品刚摆上就引起了市民的围观。“呀,做得真精致!”“小白兔多少钱一个?”不到五分钟,市民史女士买走了第一个爱心面塑。“谁家都有孩子,能帮一把是一把,再说,这小白兔捏得确实精致,俺家姑娘肯定喜欢!”史女士说。

  昨日17时,记者再次致电罗晓玲时,她还没有收摊。“能多卖会就多卖会儿”罗晓玲说,爱心摊这两个下午,一共卖了15个面塑。“一位北京的游客还给了我100元钱,说希望能帮到我。”

  心愿|等儿子病好了想继续做面塑老师

  面对医生的诊断和好心人的帮助,罗晓玲对治好儿子的病充满了信心,但高额的医疗费又让她犯了愁。“医生说第二次治疗还需要2.6万元的费用。”罗晓玲告诉记者,虽然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通过卖面塑已经筹得1万元,但对于只有低保收入的她来说,剩余的1.6万元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昨日的摊位前,挤了不少小学生,他们对罗晓玲的捏面塑技术很好奇。“阿姨,能到我们学校教我们捏面人吗?”春晴小学五年级的彤格说。据罗晓玲介绍,早在2012年3月,经过好心人的介绍,她就被邙岭路小学聘请为面塑教师,每个月还有400元工资。“孩子们特别喜欢我的面塑课,看着孩子们捏成的作品,我特别有成就感。”罗晓玲说,虽然她很喜欢做老师,但由于儿子离不开人照顾,仅做了一个学期后,她就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前几天,聘请罗晓玲的校长还想请她回去授课。“等着凑够医疗费,儿子生活能自理了,我希望还能回去做老师。”罗晓玲说,要是儿子能学会面塑,她就更开心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