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面塑制作

山东“吃货”们的吃货

标签:面塑制作日期:2016-02-05 06:05小编:老甜甜热度:

    对于“吃货”们来说,春节可谓是一场盛宴,从小吃到大餐,总有一种食物可以满足挑剔的胃口。
  小年这天,山东的大多数地方有祭祀灶王爷的习俗。自近代以来,山东“祀灶”就多用甜和黏的食品,如临朐所用的羊枣、柿饼,威海用的糯米饼、小糖瓜,以及无棣、博兴还有胶东沿海等地用的黍糕或枣糕。
  不管是哪种小吃,都希望以此让灶王嘴甜一些,或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
  而每到此时,山东各地孩子们的嘴也开始忙了起来。咬时颇脆,嚼时变黏的糖瓜,也成为许多80后们的儿时记忆。
  小年仅仅是个开始。这天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忙年”。而除了准备祭祀之用的各种物品外,食物绝对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山东沿海地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饽饽”。“每年母亲都会蒸几锅大饽饽和枣饽饽,感觉没有饽饽就不能叫春节了。”威海人周华明说。
  据记载,以前沿海地区民众,还会做一种颜值颇高的“太阳饼”。太阳饼用数层面饼做成,直径盈尺,用多件面塑装饰,并染以彩色,十分美观。
  此外,当地人还会做圆形面食,上刻十二凹缺,叫“蒸月”;做圆仓形面食,叫“蒸仓”;做十二生肖面食叫“蒸属”;又蒸鱼、猪、狗、鸡、元宝等形状的面食,分置家中各处,节后食用。
  腊月二十九日,是节前准备的最后一天。沿海地区的渔民们,也开始置办年菜。这些菜品中有一道,被当地人称之为“龙须菜”。在蓬莱,龙须菜又叫三须菜,就是把海带、白菜切成细丝,加上粉条一起煮好,俗话说:“吃了龙须菜,一年又顺又发财。”
  此外,胶东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吃“花鱼”,就是将鱼干用水泡软,剁成小块,加鸡蛋面糊,入油锅炸熟,然后与白菜一起烩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沂蒙山区等革命老区。这里的人们以煎饼为主食。春节之前,这里家家户户的女主人们,都要忙活着摊足整个春节期间要吃的煎饼。
  摊完煎饼,这里的人们准备最多的是鸡和鱼。女主人从年集上买来公鸡和鲤鱼,年前宰杀后白天挂在院内晾干,以备年夜饭及年后招待客人食用。
  在淄博市沂源县的一些村庄,年三十早上要煮大块大块的瘦肉。煮好后,男主人用瓷盆把肉端上餐桌,“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这顿早饭,全家人抱着大骨头、大肉,蘸着蒜泥一块儿啃。”家在沂源县大张庄镇的刘永说。
  刘永曾问爷爷为何年三十早上要这样吃肉,爷爷告诉他,是因为以前家里太穷,一年到头只有春节前能买点肉吃,之后年三十吃肉也就慢慢就变成传统了。
  那是物质极不丰富的时代。“我还小的时候,父亲会把春节油炸的‘炸货’挂到房梁上,不让吃。”48岁的沂源县赤坂村村民孔祥翠回忆说。
  她所说的“炸货”,也是沂源县很多村庄春节必备的食物。或以土豆片夹肉馅裹面,或以瘦肉条、黄花菜裹面,放入花生油中烹炸而成。“小时候经常蹲在灶台边上,等炸货出锅,”刘永说,刚出锅不久的炸货,外面脆里面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