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创艺资讯 - 创意宝库

“趣味语文”生成“生动课堂”

标签:创意宝库日期:2016-04-02 20:57小编:农夫三拳热度:

  当下语文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深入人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着。但部分老师似乎并未完参透“生动课堂”的实质,片面追求课堂形式的新颖、多样,而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当老师们把这些生动的课堂形式使用殆尽时,学生也就再没有当初的激情了,甚至会反感。那么构建一个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总结出语文教学必须要有“趣”,只有充满“趣”的课堂,学生才愿意积极地动起来,才会生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动课堂”。

  一、教师要有“趣”

  教师被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梯”、“蜡烛”等等,可见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教师如果把一堂课上得死气沉沉,让学生昏昏欲睡,那又如何谈得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梯”、“蜡烛”呢?要让一堂语文课生动起来,首先教师要有“趣”。教师的“趣”主要体现在语言上。

  教师趣味的语言,是生成“生动课堂”的一剂良方。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不犯错,当他犯错的时候是横眉冷对,还是不闻不问呢?我认为这都不对,面对错误我们何不以“趣”纠错呢?星期五的语文课是下午第二节,刚一进教室就感觉到同学们的精神状态不好,有一位同学甚至睡着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化用我们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学到的一句话说:“有的同学安静地睡着了,但愿他不要永远地睡着了”,此时教室里发出一阵哄堂大笑,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醒来,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顿时打理好精神状态和同学们一起进入轻松和谐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在语文课上不爱做笔记,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会直接批评这些同学,我会突然停下来说:“我们班有的同学的字比王羲之还写得好。”学生们大惑不解,我随即点评道:“因为有的同学惜墨如金啊”在一阵笑声中,这些同学又开始认真做笔记了。除此之外,语文老师在课堂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善用“趣味的语言”,“生动课堂”的构建便要容易得多了。

  二、教学过程要有“趣”

  (1)教学导入要有“趣”

  有趣的教学引入可以对“生动课堂”的构建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趣味导入可以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下学习,而这样的课堂必定是生动的。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讲词较为深奥,它并不属于时下高中生喜欢的那类文章,但是如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篇文章有兴趣的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几分钟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对他们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贡献,成就上,对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全然不知。于是我向同学们讲述了“马克思炒股”和“马恩挚友”的故事,学生顿时兴趣大增,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

  (2)文本挖掘要有“趣”

  语文课要构建“生动的课堂”,文本挖掘的趣才是其核心所在。对文本的挖掘,有的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旁批式阅读可谓方式新奇,但原本被推崇的这些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被学生反感,究其原因就是老师们只注重了形式,忽略了其中的“趣”。例如在进行学生害怕的鲁迅作品《灯下漫笔》教学时,我在其中一个班采取了“顺序挖掘”的方式,但当我问及他们如何理解“我们极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一句时,学生们的回答仅仅只从“兑换”一事展开论述,对后文的“治”、“乱”两种时代只字未提。不仅如此,后来的提问也大多以我的自问自答为主,因此整堂课的气氛都较为沉闷。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之后,我决定在另一个班“倒序挖掘”,由于问题设计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对两种时代的解读采取辩论式方法,且引用了许多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和古人的例子(如张献忠滥杀无辜)来阐释,学生普遍容易接受,参与度相当的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3)作业设计要有“趣”

  语文课后的作业,往往成为师生共同头疼的问题,学生不愿做,老师害怕改。不愿意做的原因在于他们对题目不感兴趣,不愿改的原因在于学生敷衍应和,质量较差。我的课后作业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让他们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少做,精做,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在野不怕语文作业了,由此也就不怕语文课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