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创艺资讯 - 创意宝库

开启童趣——茹茉莉的趣味语文课堂之旅

标签:创意宝库日期:2016-04-01 06:42小编:武大娘热度:

  

开启童趣——茹茉莉的趣味语文课堂之旅

  茹茉莉

  嵊州城南小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和浙江省教育十大影响力人物。

  长期扎根在小学低年级,潜心了解低年级儿童心理,积极探索轻负高效的低年级教学途径,形成了简约、轻松、扎实、高效的教学风格。

  二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展示活动中执教《乌鸦喝水》,居然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得益于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创意设计。

  当时,为了理解“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这段话,许多教师会采用直观演示法,准备好瓶子、水和小石子,做实验给学生看。我觉得这样简陋的实验挺无趣的,便用黑色卡纸剪了一只乌鸦,背面装上橡皮筋套在手上,拇指和食指恰好形成乌鸦嘴巴。因为使用上了这个简单的乌鸦道具,哈哈,所有的动作便都是乌鸦在完成呢!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

  一个小小教具竟然可以大大地增强教学效果,这样一次有益的尝试,促使我走上了如何进行趣味教学的探索之路。

  -1-

  为谁而教,学情把握扬趣味

  无论教什么,还是怎么教,最终还是得归到“为谁而教”的核心问题上来。理解儿童、把握学情等等议题一直都被教育、教学者所重视着,思考着。语文课堂的乐趣如何体现在更多地发展儿童,更好陪同、影响、帮助儿童的发展上?

  “为什么小猴子不拎个篮子?”

  语文教学,有时并不在于教得多与少,教得深与浅,而在于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教在恰当契合之处,才是最好的。

  《小猴子下山》(人教版一下)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许多教师上这一课,都会遭遇学生遗憾的问话:“为什么小猴子不拎个篮子?为什么不推辆车下山呢?”你试图去理解过学生声音背后传递的信息吗?

  回想这个故事,可以读得很浅,就像我们小时候教师总拿小猴子来教育我们做事不要丢三落四。这个故事也可以读得很深,小猴子下山多像是人的一辈子啊,我们两手空空来到世上,不停为更好的生活奔忙,最后谁又不是两手空空离去。两种解读如同两个极端,浅了,不用教师教学生自己就能读懂;深了,哪怕教师教了学生也不懂。如何在两极之中寻求平衡,关键便在于读懂学生的需求!

  站在学生的立场,您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学完故事总要发出遗憾的声音,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悲剧,而课文却设置了一个两手空空的结尾。于是,我上《小猴子下山》时,在故事结尾处告诉他们:“其实生活中人与小猴子一样,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做一些傻事。但是没关系啊,第二天太阳又会出来,小猴子又可以高高兴兴地下山了。第二次下山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样一种立足今天的教训,积极展望明天的定位,符合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

  “没脸”的教育

  教学,在恰当契合的基础上,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应该教在学生感知的空处、理解的困难处、思维的定势处、能力的薄弱处等等,尽量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与提升,课堂才能趣味盎然。

  然而,我们当前的教育基本上是“没脸”的教育。这个“没脸”意指随着班级授课制成为主流教学模式,当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时,学生在教师的眼中就变成了一个个符号,教师没有能力去仔细观察与描述一个个学生,只能面对“这一班”,而无法关注“这一个”。

  体现在低段,全班当作零起点,同步学习生字是惯用的做法,从而导致陪学、等学、学不会的现象大量存在。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借用“听音标号”的方法,教师读要求会认的生字,比如1号“假”,学生根据听到的读音,在“假”字旁边写上1。这样一轮检查下来,学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字,从而有针对地加以强化,实现突破与提升。

  -2-

  教什么,内容挖掘得趣味

  如果说,纯粹的好奇好玩,是教学趣味的低级层次,那么,习得新知的快乐应该说是相对高级的教学趣味。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汉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