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艺尚图酷 - 涂鸦绘画

家长 别亲手熄灭孩子的绘画天分

标签:涂鸦绘画日期:2017-01-26 15:04小编:农夫三拳热度: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两个兴趣、特长。也有很多时候,到了一定年龄,不用父母催促,孩子也会主动要学一些东西,或者对某件事表现出特别的热爱。

  孩子们的热爱对象中,画画就是其中一种。画画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等。只要准备好纸和笔,你会发现,每个孩子几乎都会是天生的画家。

  正因为它是一件如此常见的事,所出的问题也非常多。一位妈妈曾在微信问过一个孩子画画的问题。

  这位妈妈当时是这样问的:

  老师,我家小朋友刚满3岁,平日由爷爷奶奶带,爷爷比较专制,一次小朋友在黑板上画了个太阳,他爷爷喝斥怎么画个扁太阳,小朋友的爸爸当时也在,解释这只是涂鸭,是创意的东西,不一定要画圆的。爷爷更来气了,吼着太阳本来就是圆的为什么要画成扁的,并斥责我们纵容孩子,我想这件事在小朋友的心中一定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一个多月过去了,在别处看见太阳也说:“我画不来这样圆圆的太阳,只会画扁太阳。”

  现在再让他画东西总说他画不来的,他画不好的,始终不愿动手了。我现在非常心痛焦急,现在怎么做才能重新找回孩子的自信呢?

  对于这个个案来说,最好的做法,是暂停画画。多引导孩子做别的,尤其是孩子喜欢做的别的事。别强调画画这件事。

  其次,让孩子爸爸去跟爷爷沟通一下。和家里老人要做个分工,涉及学习、孩子兴趣爱好等教养,由爸爸妈妈来负责。老人家不要对孩子上述方面进行点评,可以分给老人其他事情去做,或者什么都不用做。

  接下来,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肯定,让孩子慢慢体验到成就感。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重新找回自己的自信来。

  其实像这位老人的做法不在少数。中国父母很在乎孩子们做事的“结果”,功利性偏强。

  孩子画完画,拿给大人看的时候,大人最常说的一句赞美的话是:画得真像啊!“像不像”也是一种父母们所关注的“结果”。这就很容易给孩子带去误导。

  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曾由衷地赞美儿童画:“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毕加索到底说了什么?他其实是告诉我们,孩子们画的不是画,而是他们自己。

  正如此,父母们更要小心对待孩子涂鸦、画画这件事。

  下面,我们来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画画对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知道孩子的需求,我们也能更好地去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

  涂鸦期

  提供专门的纸笔、固定地点

  尤其不要批评他们

  大约从能够接触到自己生命里的第一张纸、第一支笔开始,孩子们就发现,笔下有另外一个新世界。

  他们的涂鸦,也许是从不小心落在纸上的一个小点、一根线条开始的。随后,你会在沙发上、墙上随处可见孩子的“杰作”。此时,很多家长会斩钉截铁地把孩子对画画的热爱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收起所有孩子能够接触到的笔,不给孩子涂鸦的机会。

  其实大可不必。你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就好了:想画,可以在纸上,其他地方不行。然后供给孩子足够的纸、各种特性的笔等。一直到3、4岁,孩子们都会沉浸在这种看起来没有意义的涂鸦期。

  但事实上,涂鸦对孩子,意味什么呢?一种有意思的游戏。游戏中,他们会着迷于大幅度的手臂动作,对于绘画本身的意义完全不予理睬。渐渐地,他们会有意识地控制笔画,开始出现图样。

  这时候,他们可能也会给他们的“作品”取名,不过,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因为不小心画出了图形,图形看起来像什么就取什么名。比如,一个孩子正在胡乱涂鸦,一不小心画了几个连续的弯,一看还真有点像昨天爬过的山,就取名为山了,不小心把圈圈画圆了,就说是球了。

  此时,爸妈不需要牵强附会地要求孩子说出在画什么,要画得像什么。就让他自由地涂鸦,然后想象成任何一种东西,这对孩子手部动作、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象征期

  像什么不重要

  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最重要

  3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认知也在不断丰富,于是,这个时候的画,会有更多有意识的表达在里面。

  也许画出来的图形在成年人看来似乎什么都不像,但是经过孩子解释,就会有“有点像”的感觉。

  当然,整体上,孩子们的身体条件还达不到,手部力量仍在发育中,不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也局限于轮廓。比如,他们喜欢画蝌蚪人——以圆为头部,点为眼睛,两条单线为腿,但人的各部分结构不完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