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生活创艺 - 蜡烛工艺

海南琼海塔洋三百年手工蜡烛技艺或将消逝

标签:蜡烛工艺日期:2017-03-19 15:06小编:╭创意无限♪热度:

  伴着一只昏暗的油灯,阿春嫂用一只毛笔沾上颜料,在一支支红彤彤的蜡烛上,绘上四片花叶,春晓哥则在一旁支起两口大锅点火,随着烟雾弥漫,大块大块的石蜡逐渐融化……这是12日下午,记者在琼海市塔洋镇红花村委会官二村陈春晓家看到的一幕。

  早在80年代,官二村几乎家家都做手工蜡烛,产品曾一度卖到广东徐闻一带。然而随着机械化作业对传统手工业的逐步蚕食,如今这里的手工蜡烛作坊只剩下四五家,其中就包括四代相传的陈春晓家。

  四代传承陈家蜡烛曾远销省外

  海南民间有点蜡烛祭祀的习俗,蜡烛在海南民间大行其道久盛不衰,从而衍生了不少制作蜡烛的民间作坊。至于陈春晓家蜡烛作坊的起源,他的父亲今年70岁的陈克传老人对记者说:“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爷爷、父亲两辈人就在做蜡烛了。”正是由于幼时的耳濡目染,天资聪慧在嘉积中学红楼毕业的陈克传,先后当过地质勘探员、村干部等职业后,在19岁那年接了父亲的班,开始学习制作蜡烛。

  陈克传说,蜡烛是论斤卖的。在1982年,作为主要原料的石蜡100斤需要60元钱,制作成蜡烛后,每斤可以赚到5毛钱,这在当时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塔洋镇的很多农户,就是在那个时候纷纷加入制作蜡烛的行列,各种制作工具也被人们逐步改进改良,衍生到现在的很多工具尽管非常破旧,但都非常实用。

  陈克传传给大儿子陈春晓的蜡烛制作室其实就是一处简单的大棚,里面仅有一个3平方米的大水池、两口大铁锅、一张小桌几个小凳,然后就是成堆的成品与半成品。与其相邻的还有还有鸡舍、鸭棚。但是就在这里,陈家蜡烛正式打出名号,在80年代初的鼎盛时期,陈家蜡烛被商家批量购买到广东徐闻,又销售到省外各地。陈克传自豪地说,那时候,小的订单他们家都是不接的。

  纯手工与机械化各有千秋手工蜡烛或将后继无人

  陈春晓的妻子阿春嫂对记者说,她早年嫁到陈家的时候,根本不懂怎么制作蜡烛,自己完全是被“蜡烛世家”这样的环境熏陶,从而学会了整个制作工艺,但是最复杂的花色,还是要丈夫或者公公来完成,“会做容易,做好了也不是那么容易。”阿春嫂自豪地说,尽管机器可以批量生产,但其单一的花色还是颇受客户诟病。说着,陈春晓拿出一支机器制作的蜡烛对记者说,这种蜡烛只能有一种颜色,而手工蜡烛花色则以白、绿为主,周边还有金粉装饰点缀。

  但是,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对手工业的打击还是存在的。陈春晓说,以前一斤蜡烛赚5毛钱,可以维持一家生计,现在一斤蜡烛只能赚1块钱,却仅仅够补贴家用。“做蜡烛工序多、利润薄,我们也只是在不忙时并且有大订单的时候才开工。”陈春晓说,说到底,制作蜡烛的根本动力还是在于太闲了,能有点赚钱的事做就不错了。

  记者了解到,陈春晓有两个小孩,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小的还在大学读书。他说,孩子们对手工制作蜡烛不感兴趣,而且这个行业也赚不到钱,下一代应该不会有人再从事这个行业。

  探访纯手工蜡烛制作流程

  陈春晓将大块石蜡放入铁锅并点上火,随着烟气弥漫,石蜡逐渐融化。

  制作第一步:溶腊、插芯

  “制作蜡烛说简单也简单,但要把它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年近四旬的陈春晓看上去有些腼腆地对记者说道。

  尽管制作蜡烛手艺传到陈春晓手里已有10多年,但是大多数时间,他们夫妇两人还是在田里劳作,只有在节庆前夕接到订单,才会连续加班赶工,制作一批一批的蜡烛,卖到海口琼山、屯昌以及琼海各个乡镇。

  由于临近春节,陈家一下子接到一笔1万斤的订单。“人家催的紧,不加班是不行了。”12日下午5时许,陈春晓将大块的石蜡放进锅里,随后点上火,整个作坊顿时变得烟雾缭绕。就在石蜡融化的间隙,陈春晓拿起用木板、废轮胎手工制作的模具,将绑着棉絮的竹签,按照一定的比例插在上面。

  “每根竹签要插直,相隔距离要适中,不然做出来的蜡烛大小会不一样,而且形状会非常怪异。”陈春晓一边说着,一边又拿起一根长长的竹条,将插了一排的竹签绷直,他说,就像打地基一样,这一步其实是最重要的。此外,还要根据客户对大小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模具要插上不同规格的竹签,这就要考验制作者是否细心并且还要有耐心。

  在石蜡融化的间隙,陈春晓将缠着棉絮的竹签插在模具上。

  制作第二步:30次上蜡方成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