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创艺资讯 - 创意语录

教育快评:哈佛校训是全民制造的“成功学”

标签:创意语录日期:2016-03-31 02:43小编:疯狂的鱼热度:

近年来,所谓的“哈佛校训”广为流传,从网络到报纸,再到图书,甚至一度登上中关村图书大厦销售榜单(《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丹尼·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式励志故事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人们对于成功精英的无限向往,由此才会引发广泛传播。

近年来,所谓的“哈佛校训”广为流传,从网络到报纸,再到图书,甚至一度登上中关村图书大厦销售榜单(《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丹尼·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校训越传越真,人们越听越信,直到有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正式回应:“哈佛73间图书馆没有任何一间的墙上有中国流传的‘哈佛校训’或‘图书馆箴言’。”不过,人们似乎依旧没有从迷雾中醒来,只是揉揉惺忪睡眼满不在乎地问:“不是哈佛又怎样?只要能励志不就够了?”

没错,励志才是假校训背后的真用意。我们是从小听着励志故事长大的一代,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当种种催人奋进的苦读故事深深注入我的心灵时,面对家中的灿烂灯光,我曾无数次地畅想扯断电线以便于黑暗中偷偷在墙上打个小洞来借得邻人的一丝光亮,如此一来便可表明我刻苦努力。

如果仅仅被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劝导勤学苦练,结果似乎只能是耳朵磨出了茧、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励志必须被冠以高大上的主人公。想想哈佛的牛人们说“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听起来是多么振奋人心,而倘若这话出自某县某村某屯某人,那么你大概只会一笑而过。正因为名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故事中才有了于磨铁杵中顿悟的李白和不停画蛋的达芬奇。我没考证过诸多励志故事的真假,潘晓婷却考证过。潘爸爸为了让年幼的潘晓婷球艺进步更快,就骗她说台球皇帝亨德利每天至少练球12小时,为了缩小与偶像间的差距,晓婷每天要苦练12小时以上。直到成名后在与亨德利的交流中,晓婷才知道励志故事纯属虚构。

名人、想象、向往是中国式励志的三个基本要素。名人名言的证明力强大,记得高中作文时如果实在找不到相关例证,我便会煞有介事地编造“拉丝委托夫斯基说过……”或是“鲁迅说……”,总之,托名人之口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哈佛校训”、“杨绛语录”大概也是如此炮制出来,只不过他们比我编造的更高大上也更容易被膜拜。

如果仅有名人效应,人们也不至于对虚假故事信以为真。正如韦小宝所说的撒谎箴言,若想使人相信,七句假话至少要伴以三句真话,到了“哈佛校训”这件事上,意思就是假话要让人们产生基于自身经验的合理想象。翻翻那二十条校训,多是劝诫珍惜时间、埋头苦读、实现梦想之类,这相当符合中国人对于学霸们的想象。在国人看来,读书是件苦差事,既然是哈佛精英,“学霸”中的“学霸”,必定是勤学苦练的杰出代表。

当然,中国式励志故事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人们对于成功精英的无限向往,由此才会引发广泛传播。国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太偏狭了,似乎只有地位、金钱、荣耀才能代表成功,所以当我们心潮澎湃地阅读、转发“哈佛校训”时,内心中激起的是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从实际效果看,励志故事、心灵鸡汤的故事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传递了社会情绪、裹挟了群体意识。所以,只要我们还没有仔细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不停地参与到全民制造哈佛校训的狂欢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