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创艺资讯 - 创意语录

[一周谈资]如果做人没有梦想 中国电影如何谈励志?

标签:创意语录日期:2017-02-02 18:44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一周谈资]如果做人没有梦想 中国电影如何谈励志?

 

  时光网特稿 陈可辛的新作《中国合伙人》,把镜头对准了“新东方”的三位老板的发家史,不出意外,这算是真正号对了内地人的脉。拿励志元素当主题,不但是港导北上中的第一次,也是内地银幕上的“稀有物种”,这部电影所宣讲的并非老罗语录中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是普通人也有机会实现梦想的全民话题。

 

  在戏外,陈可辛的人生也无疑是一部“励志大片”,从一个泰国华侨到助理制片,做到监制、导演。他创立著名的UFO,又组建Applause Picture开展泛亚洲制作模式,再到近年身为北上港导中的“带头大哥”,成绩早已经有目共睹。2012年陈可辛成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焦点影人”,出版了个人传记《自己的路》,这本书的后封面上写着陈可辛对“励志”的理解“路走到这里,是我自然的选择,也是被选择,我必须走这条路,做很多导演不用做,也没耐心做的事” 。

 

国产励志片未找到合适创作方向 

  这是内地银幕上第一次大张旗鼓地、极具商业化的亮出“励志”的大旗,即使陈可辛早在《投名状》、《十月围城》中传达出类似的概念,但我们依稀可以从票房数字中窥见观众对此的接受程度,励志似乎已经成为渐渐消弭的话题,中国人不满现状却又浑浑噩噩的状态被低俗娱乐所溶解的时候,“快男”,“超女”“中国最强音”这种频繁的选秀节目成为国人心中“励志”的代名词,这种妄求“一夜成名”的心态,其实和做官、暴富的心态一样,是一场虚无缥缈的白日梦,最终滋养了《101次求婚》这样屌丝逆袭白富美的伪励志主题。

 

  国产励志片迄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作方向,它要么依附主旋律的格式,成为颂光荣的宣传工具,要么就把励志娱乐化、庸俗化、猎奇化,成为三观不正的扭曲题材。尤其是后者,最容易让创作者和观众一起走向微妙的堕落,这也是《杜拉拉升职记》等电影口碑颇具争议的原因。

 

为什么需要励志片?

  现实中每一个人在年轻时候都曾经坚持过自我、酝酿过梦想,但是,在一个相对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为了能更好、更安然、更稳定的生活,大多数人最后都整齐划一的走向了殊途同归的命运,有的成为了社会所喜闻乐见的中年人,有的则继续过着没名没姓的生活。每当时代展现其糟糕、个体展现其平庸、环境展现其机会欠奉的时候,世界就更为需要一些真正的励志故事、励志电影,让人们相信就算生活糟糕、窘迫和无所适从,但自我坚持的价值与梦想是无法被改变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动荡或者战争时代,好莱坞的体育励志片层出不穷。

 

  奥斯卡曾经无数次垂青励志电影,《洛奇》、《火的战车》、《勇敢的心》、《阿甘正传》、《百万宝贝》、《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国王的演讲》都拿下过最佳电影的殊荣。拆解一下这些作品,每一部中的主人公都闪烁着耀眼的人物弧光,既展示了人物困境,又抒发了人生体验,这类作品的极致,便是把移情效果上升为感召力,引燃观众潜在的能量。 励志片的宗旨不是要告诉人们:有钱了、逆袭了、成名了就是幸福,电影中的人们把最大的价值赋予那些要冒最大风险的事物,像自由、生命、灵魂、理想,从这个层面上说,励志才是对人生意义最好的解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