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泥塑泥人

咸阳泥塑艺人的乡土记忆

标签:泥塑泥人日期:2016-03-22 18:03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咸阳泥塑艺人的乡土记忆

王弋制作的泥塑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泥土是天地间最为常见的物质,经过简单加工便能成为精巧的艺术品。咸阳地处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这里的土壤细腻又带些黏性,经过艺人的捶、打、摔、揉,再通过艺术加工,晾干后就成为憨态可掬的小娃、害羞纯朴的村姑、大吼秦腔的老汉……


  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自那之后,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类别。在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最为知名,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3000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泥塑,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今年50岁的王弋出生在兴平市西吴镇,从小受父亲熏陶,自学捏泥塑。1986年,他考上了西安美院雕塑系,开始接受专业的雕塑训练。毕业后,即跟随老师完成了许多大型雕塑的设计,其中就包括位于中华广场的秦始皇“千古雄风”大型雕塑。

  去年开始,王弋重拾儿时的泥巴,以咸阳乡土文化为根本,开始了独特的创作。“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很长时间里,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把那时的生活表现出来。”后来,他想到了泥塑,“关中泥塑其实很多人都在做,但反映咸阳周边村落的却不多,我家就在两寺渡村旁边,对这个即将消失的村落有着独特的记忆。”

  王弋的泥塑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一块泥巴,经过一番搓、揉、抹、塑、捏、雕,不经意间,一个双手背后、仰天大吼秦腔的农家老汉便跃然站立于案上,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秦腔自乐班在戏台上吼着秦腔,台下的观众喝着大碗茶,嫌听得不过瘾的干脆拿起老式收音机贴在耳朵上,自顾自地哼着小曲……这些既夸张又写实的泥塑,就摆在王弋的工作室里,等待其他成员的加入。“这个是正在弄的两寺渡庙会,反映上世纪60年代的场景,借泥塑这种表现形式,向更多的人介绍咸阳的乡土文化。”华商报记者宋雨浓 实习生张思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