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生活创艺 - 花鸟鱼虫

《荆州骄傲》之孙宏成:放飞磨鹰 翱翔楚天

标签:花鸟鱼虫日期:2016-03-30 02:51小编:农夫三拳热度:

《荆州骄傲》之孙宏成:放飞磨鹰 翱翔楚天

 

视频:《荆州骄傲》第十季:孙宏成 放飞磨鹰 翱翔楚天

荆州新闻网消息:收藏一座城市的荣耀,诉说荆州儿女的骄傲。“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奔跑在松软的草地上,将风筝与快乐一起放飞,应该是许多人的梦想,当然,这也是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在荆州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放过风筝,自己也折过一种叫“磨鹰”的纸飞机,那么,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磨鹰风筝”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神秘的磨鹰风筝,一起聆听它的制作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宏成的人生故事。

时而盘旋、时而俯冲,这只栩栩如生的磨鹰翱翔在天空,无论体态、眼神、姿势都与真鹰毫无二致。孙宏成老师介绍说,盘鹰更神奇的地方是,不管有没有风都可以放飞,甚至在室内也能放飞,凭借的全是操作者的技术和手感。若放飞盘鹰的技艺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使盘鹰做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高难度动作。

2013年4月在山东省潍坊举行的第30届国际风筝会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80只风筝队参加了放飞活动,而那天磨鹰风筝为孙宏成、为荆州挣足了脸面。

那一天,全世界的风筝同行们都记住了一个词——“磨鹰风筝”。当大家向孙老师请教时,他无比自豪地说:“磨鹰风筝是我们荆州独有的。”磨鹰的历史要追溯到楚国时期,楚人崇鹰,认为它是凤凰的化身,最早的风筝便是根据它的样子做的,当时有“南鸢北鹞”之说,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削竹为鸢,成而飞之”的说法。相传三国时期蜀军镇守荆州,因为麻雀太多便想方设法驱赶,孔明心生一计,画鸢使之盘旋,这就是最早的磨鹰风筝。

楚国先民们相信“磨鹰”是神鸟凤凰的化身,人们把“磨鹰”制作成风筝放飞于苍穹,以示崇敬。“磨鹰”风筝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一个“磨”字上,要像真鹰一样盘旋升降,随意自如。

孙宏成这个说法就是我们荆州的话,磨鹰就是推磨式的,放在空中线一松就是推磨式的,在天上老磨,实际上是我们沙市的一种地方语言,我们就叫磨鹰,北方就叫盘鹰,盘旋,是这么个由来。

每个磨鹰风筝的制作完成,都需要耗时好几个月。骨架是榫卯结构,上端设有风孔,眼部镂空还装配着亮彩又能转动的“活眼”。其实,磨鹰之所以能在空中盘旋,重点是抖线的安装。在风筝抖线结构上,采用一个支点、一根抖线的独特技法与结构,在鹰身中点偏左或偏右的区位安装抖线,而呈现出暂不对称的状态,为“磨鹰”升空后盘飞并实现平衡对称创造条件。

为了让磨鹰更逼真,孙宏成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书籍,甚至邮票,只要有鹰、有风筝的物件他都当着宝贝,有时他还会在家看“动物世界”。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孙宏成制作的磨鹰越来越像真鹰,好几次他的磨鹰在放飞的时候,居然遭到了真鹰的攻击。

拍摄这一季节目时,我发现大多数的手工艺人都不善言辞,他们太过专注,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手中的活计上。而每当谈到风筝的时候,孙老师却有讲不完的话,讲到高兴的地方眼神中都会放出光彩。孙老师一辈子爱风筝,7岁就开始自己摸索着扎风筝,后来还找到了老沙市最有名的“温氏风筝”第五代传人学习。

“温氏”磨鹰风筝制作技法以做工精致美观见长,集扎、糊、绘、放四大传统技法之大成,纯手工制作而成。做磨鹰风筝首先要设计造型图纸,然后选料、轧制、裱糊,接着还要绘画,给风筝上色,最后才是试飞。在温师傅的指导下,几年时间孙宏成收获不小。

做风筝是一门综合型的艺术,磨鹰风筝的制作工序更是复杂,孙宏成的工具就有几十种。而要想把风筝做好,还必须掌握绘画、竹工、钳工、焊工、雕塑等技艺,就连力学、美学、空气动力学等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此多的技艺、学问,孙宏成利用一切机会在学习它们。力学、美学、空气动力学可以在书本上学习,而竹工、钳工、焊工等等他就一一四处拜师。为了学习竹篾的活儿,他还到草市的街头去拜师了。

小小风筝凝聚了孙宏成所有的心血,学习百般“武艺”只为了把风筝做到最好。虽说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风筝大师,可他永远都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成磨鹰风筝的情景。他刚开始做了两个不成功,就心里不舒服,一天到晚想在怎么把它做好,不停改进,后来终于做好了。

每一次有好的作品完成,孙宏成都异常兴奋,他会像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去把玩,甚至不理会这个时间是否正值深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