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生活创艺 - 花鸟鱼虫

一样的课堂 不一样的精彩

标签:花鸟鱼虫日期:2016-03-07 20:17小编:老甜甜热度:

  中国和美国的老师同上一节课,会有什么异同?日前,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中美“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该活动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办,朝阳区教研中心与垂杨柳中心小学承办,太阳谷基金会协办。活动现场,垂杨柳中心小学五年级的55名学生与来自朝阳区十几所小学的教师,一同体验了中美两位教师相似内容、不同风格的社会实践活动课。

  美方课堂

  学生自主体验自然资源

  美国教师Gabe所设计的课程,是让学生通过使用五种感官,体验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上课伊始,教师就通过学生们自愿报名的方式,把学生分为“水、树、泥土”三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这五种感官,去观察、体验与自己组名相对应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并在白板上依次写下自己的感受。

  随后,教师让学生再次回到自然环境中,去体会这些资源能够帮人类做些什么,而自己又是如何依赖那里的事物的。在一一记下每个学生的想法后,教师请学生们重新进行分组,即每组都要包含刚才“水、树、泥土”小组中的各两名成员,从而组成新的6人小组,去大自然中寻找、思考并写出各种不同的自然资源是如何相互依赖的。

  在学生们快速完成了这一新的活动任务后,教师适时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共生”、“共栖”和“寄生”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们在身边寻找能体现这些概念的现象。

  最后,在学生们向教师说明、展示自己寻找到的物品案例时,教师也向学生们出示了自己随手捡到的塑料袋碎片等垃圾,令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人与地球、环境应如何互利共生,并思考自己该如何去做。

  中方课堂:

  带着学习单自主调研课题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的贾慧春老师带来主题为“触摸大自然”的教学设计,与美国教师截然不同。据悉,在这次活动之前,中国教师已带领学生们两次来到奥森公园,进行了题为“触摸秋天”的前期准备活动。

  学生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主分成了6个课题小组,分别研究:落叶用途、五种感官感受秋天、如何让水和叶子发声、动物(昆虫)的生存环境、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如何用叶子创作图画。根据奥森公园季节变换后的实地自然资源,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题为“触摸冬天”的教学活动,将前期课题予以延续性的进一步推进。

  在学生进行调研之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奥森的“地形”,包括各组大致活动区域、集结地、展示地、厕所等,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

  随后,教师让学生们按照由科学、综实、品德与社会、美术、音乐、校医等各科老师联合制作的课程学习单,以前期分好的课题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活动。学生们拿着前期的学习单,进行各项调研。

  在课堂的最后,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交流分享,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前期学习单上的各项任务。

  课堂差异:

  学生能力培养

  应成课堂第一要务

  在整个活动中,无论中方老师的教学,还是美国老师的授课,学生们都热情洋溢、积极参与了教师们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踊跃发言,争相展示自己的各项研究成果。

  中国教师介绍了与同事们在前期进行的丰富的课程准备工作,美国教师也分享了自己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们在“观察——感受——探索——分享——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中完成授课。双方都表示,希望学生们在课上的积极参与之后,回到生活中,也能继续思考、实践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堂结束后,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们对两名教师的教学风格、内容等进行了评价,他们认为,中国的教师更关注课堂的规则、秩序,课堂更有条不紊、有序,而美方教师的课堂看起来无序,但是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中方教师的课堂更多的是从大处着手,而美方的课堂更多的是从小处着眼。学生们认为,美国教师的课堂更为自由,而中国教师的课堂则更为规范,学习更有章法。

  一位现场听课的教师认为,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语言,同样的精彩,“今天的课让我们尝到教学中茶和咖啡的不同味道。”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一位教研员认为,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呈现出的不同课堂形式能够让我们看到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异同。中美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关注活动的目的,但在教学策略、课堂组织、内容结构、个体参与等方面则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特点。这些特点也导致了中美双方不同的课堂呈现方式。“美国教师课堂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知识的生成值得中国教师学习,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开阔中国教师的视野。”该教研员说。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