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民间布艺

只因爱好,用布作画她意外“晋级”民间布艺代表性传承人

标签:民间布艺日期:2016-01-25 04:50小编:好男人热度:

60、70年代出生的人,在童年的回忆中总会有母亲外婆一起纳鞋底、织毛衣的印象,那曾是陪伴我们童年美好时光的一段珍贵记忆。但是富阳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把这些传统的女红发展成了一种新的画种,并让它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各样精致而优雅的艺术作品。

独创“布艺镶嵌画”

初出茅庐拿大奖

“我从小待在妈妈和外婆身边,看着她们纳鞋底、织毛衣、做肚兜、做虎头鞋。可能是我天生比较安静,小时候看着妈妈和外婆做这些一呆就是大半天,不会挪位置。外婆和妈妈在我们村子里做女工很有名气,村里人就会常常拿来材料让她们做。后来我也学着做各种手工艺品,还将各种不了拼贴、镶嵌成各种画”。这位娇小而秀气的女子叫高波,富阳本地人,出生于1970年。

可以说,高波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虽是英语老师,却擅长琴棋书画,母亲的女工很好,指尖一动,别致的图案便应运而生。谈到这些,高波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自豪。而对于自己的布艺镶嵌画,她将成功归结为—爱好。她说,自己喜欢画画,喜欢服装设计,喜欢自己做衣自己穿,那是她最大的乐趣。

“2006年,我和爸爸去杭州博物馆看一次国际民间艺术展,但是当时我们弄错了时间,我们跟博物馆的组委会工作人员闲聊后,我把我一些手工艺的图片给他们看,没想到组委会对我这种独创的布艺镶嵌画很感兴趣,竟然邀请我也去参展。”高波说到第一次参展的事时,脸上泛着少女一般的羞涩。

“我从来没参过展,但是我想,既然组委会觉得我的东西好,我应该去试试,给自己一点信心。”高波说。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次“国际民间艺术展”上,高波制作的布艺作品《福娃》拿回了一个银奖,《全家福》也获得了铜奖。

高波的作品获得了观众和组委会青睐。“国际民间艺术展”组委会还购买了高波其他的作品赠送给嘉宾。这次参展后,高波对自己的作品更有信心了,也坚定了她走这条路的决心。参展结束后,高波为参展作品申请了“布艺镶嵌画”专利。

2007年高波获国家专利,2008年成立工作室。布艺镶嵌画是在传统布艺的传承上,改良创新了制作结构,让画面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更有层次感,制作工艺也没传统布艺那么复杂,用的材料也更环保。高波这个梳着两条齐脚踝辫子的女子,用她的才华和勤奋像一朵安静淡雅的雏菊静静的吐露出艺术的芬芳,用她似水般流逝的年华,雕琢一个并不华丽却魅力无穷的梦。

传统布艺又创新形式

成为富阳区“民间布艺”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高波又创新了一个布艺新形式—布艺西画(也叫布艺油画)。这是一种采用自然色的布料拼贴组合的工艺。布艺西画需要的布料要求高,色彩都是布料的自然色,所以这就要求创作者有很扎实的绘画和色彩功底。

“当时,我女儿给我拍了一张我坐在沙发上,阳光从窗户照在我的身上的照片。我当时觉得这张照片感觉非常好,光影色彩就像油画一样有主体感和层次感,就萌生了我去创作一种新形式布艺画的念头。”高波说。

萌生了这个创新的念头后,高波开始选布料,一点一点的,从额头开始用自然色的布料去实践刚刚诞生的新想法。“当时我沉醉在创新中,总是顾不上吃饭,我爸爸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我是在做自己。”回忆起当时创作的情景,高波带着一丝兴奋。

努力了半年,高波的第一幅90x90大小名为《恬静》的布艺西画作品终于完成了,还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到民间收藏作品,到我家本来是来收藏我的布艺镶嵌画,看这幅《恬静》后一定要收藏。”高波说。

当时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高而颐老师看到这幅作品,她评价:“这幅作品不是在模仿,而是在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个小女子以后有望成为杭州工艺美术大师了。”果然,不出高院长所言,2011年,高波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2013年被评为富阳区非遗“民间布艺”代表性传承人,并入选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传承非遗

专心雕琢民间布艺的梦

高波的布艺画就像她的人一样清丽脱俗,每一幅画,只画在纸上,显现出力透纸背的热闹,色彩的碎步拼接,凹凸有致,异彩纷呈,而花、鸟、人物的题材也充满了自然气息的灵动感。

随着高波创作的成熟,各类展览也相继出现了她的作品,而因为她的这种独创,也引来了蜂拥而至的艺术爱好者的围观,甚至还有外地人“追”上门来,要定做她的布艺画。从单纯的个人爱好到接踵而来的各种荣誉,也让高波感觉到这门手艺需要有人来传承,她不再是艺术创作,更多了一份传承创新民俗文化的责任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