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生活创艺 - 饰品/首饰

大师碰撞非遗:丹麦首饰设计师Kim“遇见”南京金箔(2)

标签:饰品/首饰日期:2017-02-04 15:05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然而,时至今日,购买贵金属首饰仍被不少国人当做资产保值、升值的投资渠道。伴随着金价的起起落落,黄金首饰无形中被蒙上了一层源于材料的阴影,人们很难把它与钱财分离,当做一种艺术品来欣赏,

“是首饰加工的工艺和设计中蕴含的想法使首饰拥有了价值。当首饰中蕴含着设计者的智慧,并被佩戴者赋予了新的情感内涵时,它的价值就会超越材料本身的价值。”

Kim认为,南京金箔本身也体现了这一点。附加金箔后物体升值,但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并不是那一层薄薄的金子,而是人在其中设计、构思与纯手工的加工等与材料互动的过程,是人的灵感和劳动,使其成为极致的工艺品。

突破功能局限,

首饰也能表现思想

在Kim的设计中,最为惊喜的其实并不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形状组合,而是他一直在尝试通过首饰,传达出他的思想,关于爱、关于宗教、关于生命与和平……

珍珠是什么?也许我们会说,珍珠是一种珍贵的饰品原料;也许我们会说,珍珠是蚌类为人类奉献的宝物;但我们忘了,每一枚珍珠的背后,是一只蚌鲜活的生命,因为人类暴力,取出珍珠很可能就是蚌类生命的终结。

Kim的设计中有一条珍珠项链,黑白色的小珠交替排列,构成摩斯电码。这一长串的密码翻译出来,就是“120个蚌的生命”,设计师以这样的看似含蓄、实而直白的方式,传达出了保护动物的呼声。

这样的创作还有很多,扭曲的十字架造型象征人类因为私欲而扭曲的信仰;象征爱的心形与伊斯兰的星月标志、犹太的六芒星组合在同一条项链上,呼唤超越种族与信仰的人类大爱。在首饰的设计中,Kim也在输出他的思想和希望。

“首饰不仅仅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一种体现技艺的工艺品。我希望透过首饰,设计师可以传达出他的思考和理念,让人们看到珠宝背后的故事。”Kim如是说。

学徒工还是学院派?

手工艺传承路在何方

Kim曾经做过四年的金匠学徒,也曾在丹麦贵金属研究院攻读两年首饰设计。经过学徒工和学院派的双重影响,毕业后,Kim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和首饰品牌,至今已载誉走过二十七个春秋。在Kim的身上,学徒式的工匠精神与学院派天马行空的创意理念得到了融合,共同为其创作提供保障。

“学徒主要接触到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融入生产设计的各个环节,了解创作的想法,也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我希望我的学徒在离开工作室以后,可以获得制作珠宝的一个良好平台。”

与学徒手把手实践相对应,2年的学院式经历带给Kim的更多是系统地艺术理论的熏陶。学院经历赋予他“做什么”的灵感,而实践经历又可以解答他“什么可以做”的疑惑,这使得Kim的设计既独一无二又一贯秉持珠宝的实用性。

“学徒,其实也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虽然也是老师带学生,但师徒关系却被淡化了。看到Kim的经历时,我特别关注他的学徒经历,看到Kim Buck的杰出成就,我认为,学徒应该回归中国的教育体系。”讲座主持人,童强教授说。

漫步在南大鼓楼校区校园,路两旁梧桐参天,格外清新。Kim说,南京的梧桐树为城市阻挡了阳光的暴晒,也许他会把这份清凉带到他的创作中去。

从前的中国手工匠人们,也是在这片天地间汲取自然灵感,创作出金沙太阳鸟金箔、妇好金箔点睛玉虎等等蕴含天人哲思的中国手工艺品。只可惜,随着工艺的登峰造极,“匠气”逐渐挤掉了“灵气”,传承中渐渐忽视了创新。

生活、思想、人,Kim的理念先锋却也非常实在,或许正可以轻扣中国艺术传承的初心,让“非遗”回归生活。(邬楠 杨倩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