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创艺资讯 - 创意创业

创意是最好的“变身器” 垃圾也能逆袭成“潮衣”(组图)

标签:创意创业日期:2016-02-24 22:16小编:老甜甜热度:

《玫瑰与风筝》

 

《玫瑰与风筝》

《希冀》

 

《希冀》

《希冀》

 

《希冀》

《过像》

 

《过像》

《光语》

 

《光语》

创意是最好的“变身器”

 


  广州美院“衍象”形象设计大赛——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黄岚 实习生区洳菲

  曾几何时,林俊杰一首《不潮不用花钱》的歌让不少人耳熟能详,对年轻人而言,似乎都有一种定势思维:名牌是潮流的标志,昂贵是潮流的标准。然而,在广州美术学院,有一群别具匠心的同学们,决定用一些最常见的原材料,设计出既合乎潮流标准又不失绿色环保的作品。他们要用实力告诉所有人——潮,也不用花钱。

  黑白是设计灵感的起源

  所有色彩都在两者中衍生毁灭

  现代设计在生物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不断变化,最终回归到自然本身,如果世界变得荒芜凋敝,设计便失去了它的源泉。潮流的设计,应是通过独特的创意来引发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思考。日前,广州美术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形象设计大赛,一群独具匠心的未来设计师,把他们的创意与环保相结合,通过自己的设计来表达对环保与潮流的思考,同时也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黑白两种颜色是这届参赛作品的主导颜色。所有颜色的光集合在一起便成了白光,所有颜色的颜料混在一切便成了黑色,黑白是设计灵感的起源,所有色彩都在两者之中衍生和毁灭。同时,不少作品的参赛理念表示,白色代表生命纯洁的开始,黑暗代表混沌、污秽,两者的强力对比,正是象征污染带给地球的伤害。除此之外,音乐也是这场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就像引导观众思路走向的提示音。作品《异水》配上空灵的泉水叮咚的声音,让在场观众犹如置身于幽蓝的汪洋大海中,但表演者身上用废旧塑料和铁丝做成的服装,又让“海洋污染”等场景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呼吁人们保护海洋。作品《雕诉》同样是用废旧材料作为服装原料,但配上节奏感强劲的DJ音乐,加上其独特的造型,把观众引向了另外一个主题——“废物利用”,这个作品告诉人们:创意是废物的“变身器”,任何垃圾都有逆袭成“宝物”的可能。

  突破“被跟风”

  打造有内在的时尚“衍象”是有繁衍、传承的意思。形象设计大赛是广州美术学院一个非常品牌的比赛,今年已经是第十届开办,它一方面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繁衍”这个词来促发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指导老师何周宇告诉记者,这个比赛在学校很受学生欢迎,不但因为它具有专业特色,也因为其舞台效果显得较为特别,所以选手们和整个比赛的工作人员都会做精心的准备。

  “对美院的学生来讲,潮流是一种创意,而不一定是昂贵的东西。我们学校有个关于环保材料的节目,是用几件普通的衣服,通过不同的穿戴方法来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所以我们更多地是用一些平常的东西,通过创意设计,制作出一些符合时尚甚至引领时尚的东西。”何老师说,“年轻人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内涵,为什么有些人老是追求一些很昂贵的东西呢?是因为他们‘被跟风’,对美没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别人说好,或者某个商品的广告做得很华丽,那么这就是美了。事实上,时尚的东西是有一定审美的,这需要我们从平凡的东西上面去发现美。所以时尚不应该是一种形式,而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东西。”

  作者声音:

  作品《玫瑰与风筝》 受访代表:邱煜锴、李长伟

  被人认可的美衣也是环保产物

  我们以烂漫青春的粉色与神秘成熟的黑色为主色调,夸张、几何化的造型体现了对未来服装的探索和对自由的追求,神秘的妆容与活力的舞蹈为现代感抹上了浓厚的色彩,完美的服饰与妆容彰显青春的活力,迸发激情的演绎。

  搞设计要从平常生活的经历开始,我们这个设计就是从课程作业衍生出来的,当初课程作业的主题是“快捷设计”,就是很快地把自己突然感受的一个点进行放大。“我作为服装艺术设计的学生,还是会比较偏向以潮流作为出发点,环保的话也是一种趋势,但这次我们就用得比较少。其实能够做出美的东西,它能够被人认可而不是被抛弃也是一种环保产物。如果做的东西不符合人的审美,别人对它一眼而过,那肯定也是浪费。”邱煜锴告诉记者,作为服装设计师,他觉得买衣服的话应该要买可以重复使用的衣服。“现在我们搞服装设计还是应更多地注重衣服的可持续性,就是衣服会有一个故事在里面。平时我们把自己不要的衣服捐到有需要的地方,也是一种很环保的行为。”

  作品《过像》 受访代表:汤若水

  呈现似曾相识的陌生人

  匆匆而过的陌生人中,总会有一些看似熟悉的面孔。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表达,记录这些偶然记住的陌生人。

  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会看见一些陌生人,但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可能觉得自己会忘记这些路过的陌生人,但头脑却潜移默化地记住了他们。这,便是《过像》的诞生过程。“不过我们还是比较偏向潮流的,衣服的选材也比较偏向当下流行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别人相对容易接受。”

  汤若水告诉记者,虽然参赛作品各有乾坤,但她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可能是我们的妆容比较特别一点,因为其他小组的妆容观众可能在一些杂志上看到过,而我们在人脸上面画人脸,最后出来的效果是观众可以看到三张脸,就像过往的人群一样,每张脸都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能够拿到季军是在汤若水意料之外的,“相对来说我们的舞台效果很平静,不像其他组那么强烈,因为我想表达的就是意识流动,是缓慢平静的。一开始害怕别人会看不懂,幸亏评委能懂。”她说道。

  作品《光语》 受访代表:张少聪

  用萤火虫的光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服装的灵感来源于城市的辉光、森林的夜光、星空的摇光。我选取礼服作为表现款式,是想更优雅地突出森林中的幽静、精灵的典雅;以数码印花作为表现形式,是想更加逼真地还原原生态,以身临其境去触碰观众的心。


  “有次我在公交车上望向窗外,看到外面有一个高架桥,车来车往。当时我就想到城市和森林的对比,现在是工业化的城市,因为环境的破坏,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捕捉萤火虫那种玩乐方式就很少了。我想通过这个作品唤醒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场14组的参赛作品中,只有这组是由一位设计师完成的,张少聪告诉记者,他的压力“超级大”,因为没有人跟他分工,选模特、选化妆师、选布料还有其他搭配全都是自己弄,而且资金风险也是自己承担。不过,他所设计的作品最终获得了名次,并且得到现场的一致好评。

  他设计的服装有个荧光效果,舞台上灰暗的灯光可以衬托衣服的演绎,这是作品“惊艳”全场的亮点。张少聪试图让萤火虫的光跟城市的人造光进行对比,整个场景是两个小女孩很快乐地在丛林里玩耍,用自然和童真的结合来打动现场观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突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