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生活创艺 - 花鸟鱼虫

巧娘赵伟创彩蛋三绝

标签:花鸟鱼虫日期:2017-01-17 15:39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巧娘赵伟创彩蛋三绝

赵伟,生于1951年6月,西城区级非遗项目彩蛋绘制代表性传承人,北京民间工艺大师,有“宣南巧娘”之称。继承了家传技艺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赵伟深入钻研蛋壳艺术,结合传统工艺,创作出“一蛋双画、一蛋双雕、一蛋双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三绝”。在题材上,赵伟也做了极大丰富,在小小的蛋壳之上,绘制了红楼十二钗、水浒108将、老北京民俗

巧娘赵伟创彩蛋三绝

巧娘赵伟创彩蛋三绝

巧娘赵伟创彩蛋三绝

彩蛋历史可追溯到战国

彩蛋的历史要从战国说起,这在《楚辞》和《管子》上都有记载,后来在唐代、宋代的史书之中也有提及。历史上,彩蛋最为繁荣的时期应该是清代,属于七十二行之一,制作彩蛋的艺人被称为“画蛋匠”。

有这样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在打下天下以后,回乡祭祖,却发现坟地里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怎么也找不到自己家祖坟。于是他把纸撕成小碎片,向天祷告,“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么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结果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怎么也吹不走,刘邦一看,这正是自己父母的坟墓。于是每年到这个日子,刘邦就带上鸡蛋去祭祖,这一天就是清明节。而鸡蛋,寓意着继承先人,诞生新的生命。

包括在民间,家中生育小孩之后都要准备喜蛋,染成红色,寓意新生命的诞生。后来一些头脑灵活的商家,就在喜蛋之上绘制图案,并且越画越精,越画越好,这种风气一直兴盛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度彩蛋还成为了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东南亚及欧洲各国。

严格意义上说,我一直认为西方复活节的彩蛋是从中国传入的,这当然也是因为咱们的彩蛋起源比他们早。

受父亲言传身教画彩蛋

我这一支的彩蛋技艺,传承自我父亲。我父亲叫赵国良,出生于1928年,他是天津人,居住在南市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和平路劝业场附近。我父亲的手特别巧,可以说看见什么就会什么,骨子里就有这种东西。印象中小时候,他用塑料头绳编花篮,里边装满各式各样的花,还会编孔雀。他给我母亲织毛衣,都是西服的款式。包括他和我母亲一起合作给我做裙子,都是他在外边看见什么新潮的款式回来他们自己裁。

真正跟着父亲学绘制彩蛋,是我十几岁时候的事儿了。我父亲并不是专门从事画彩蛋的,那个时候不流行这些,如果以这个为业,得饿死,所以父亲其实在北洋纱厂工作。小时候看父亲画彩蛋,当时觉得特别漂亮,我就对父亲说:“好喜欢啊,长大将来我就干这个吧。”在蛋壳上绘制人物,和在平面的纸上完全不一样,第一有立体感,第二有弧度,比如在白白的鸭蛋壳上,画仕女的鸭蛋脸,非常细腻白净,配合上仕女的头饰和衣服,很立体,非常漂亮。

不过,实际上我父亲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人,他不会手把手地教我去学习什么,任何事情,他只说一遍,对他来说,你想学,就必须得会,完全靠言传身教。一直到现在,我还留着父亲当时教我画的画稿,整整两大厚本,走到哪里我都随身携带。

谋发展自创彩蛋“三绝”

过去画彩蛋,需要在蛋壳上三分之二的位置打一个孔,把里边的蛋液沥干,然后在绘制的时候再把这个孔补上。传到我这一代,我做出了不少改进。要传承就得发展,但发展不是颠覆,不能说我想发展,就把鸡蛋给换成乒乓球。怎么发展?这里边有个故事,一次有人问我,可不可以画一对儿蛋壳?当时我回答说:“如果你能找来两个一模一样的蛋壳,我就给你画一对儿”。但这显然不太现实。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琢磨,有一天,我灵光一现,盘古可以开天地,那我为什么不能开蛋壳呢?如果把一个蛋壳均匀分成两半儿,我不就可以画一对儿了吗?就这么着,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我终于成功把一个蛋壳均匀地切成两半,也自此开创了“一蛋双画”。后来我又引入了蛋雕技艺,创作出了“一蛋双雕”。

很多人知道我会在蛋壳上绣花。这里边同样有个故事,当时我母亲生病住院,情绪低落,为了讨母亲开心,我对她说:“老太太您看,我还能在蛋壳上绣花呢。”我母亲一听就来了精神,不仅看我绣蛋壳,还提出了不少意见,这才有了后来的“一蛋双绣”。2008年,妹妹剪下长发让我当作“绣线”,我分别绣出了“喜迎奥运爱我中华”八个大字,这也是我的一个创新。

北京晨报记者 何安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