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民间布艺

冕宁:绣花背带韵悠远四川新闻网 - 主流媒体 凉山频道

标签:民间布艺日期:2016-10-11 18:55小编:疯狂的鱼热度:

冕宁:绣花背带韵悠远四川新闻网 - 主流媒体 凉山频道

 路路顺利,富贵吉祥

冕宁:绣花背带韵悠远四川新闻网 - 主流媒体 凉山频道

多子多寿,富贵吉祥

冕宁:绣花背带韵悠远四川新闻网 - 主流媒体 凉山频道

多彩花背带

冕宁:绣花背带韵悠远四川新闻网 - 主流媒体 凉山频道

一针一线一片情,针针线线绣翁裙,绣好翁裙背儿孙,儿孙开心我开心。

  □文/图 特约记者 陈云庚 本报记者 冷文浩

  

  正月荷包绣起头/绣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在郎身上/郎害相思妹忧愁。

  这是冕宁民歌《绣荷包》里的一段唱词,描述的是冕宁民间绣花工艺。如今,冕宁人已不大绣荷包、枕套、肚兜和花腰带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从繁重农活里解放出来的老人在绣制花背带、花领褂、花围裙,固守着身影渐远的冕宁民间绣花工艺,并且大有“蔚然于城乡”的趋势。在冕宁,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你处处可以看到具有鲜明和谐的黑白之美的绣花背带。

  物以稀为贵,听说冕宁民间绣制的花背带已卖到500元一张了,而且“在城里还更走俏”。为了解冕宁民间刺绣工艺和文化内涵,记者走访了几位民间艺人。

  绣制:

  “花大姐”和绣花人智慧的结晶

  冕宁花背带的绣制工艺其实是原生态传统十字绣,说白了就是绣花人以“花大姐”事先勾勒的花草图样为轮廓,靠“数纱” 的方式和“丢花”的技巧,在平板帆布上密匝匝地缀绣出各种细巧轻盈的草木花卉。因此,高品位的绣花背带是“花大姐”和绣花人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花大姐”扎实的“画功”,更离不开绣花人“丢花”的娴熟技巧。

  “花大姐”,是指那些在棉布上“勾画花样”以便绣制的民间女艺人,靠“画花”手艺吃饭。“数纱”就是以棉布上的 “纱”为基本单位,根据表现形式的需要,在两根或三根纱上打下“十字结”。数纱时略有讲究,纱数要么为横三竖三、要么为横二竖二,一律严格不可杂来,这样绣出来的花才针脚匀称,细腻逼真。

  “丢花”是绣花人以细密碎花填补“花大姐”勾勒的花草轮廓里留出来的部分空白,即形成“小花填大花,大花套小花”的 “花中花”的过程,也是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因为有了“丢花”,偌大一张背带才不至于呆板而显跳跃和灵动。所以,同是一个“花大姐”画出的同样一幅图案,不同的绣花人可以绣制出品味完全不同的花背带,全出于绣花人悟性的高低、修养的深浅、技巧的生与熟。

  传奇:

  “花大姐”的创业故事

  “花大姐”的故事不乏传奇色彩。在冕宁,“花大姐”就是那么几个掌握了画花图样精髓要义的专业艺人,她们要么是心灵手巧,自学成才,要么是耳濡目染,传自祖辈,在几乎所有重要的集镇上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县城小西街有宋学远,泸沽南街有杨德芹,河边老街有李生自,石龙乡有李小林。

  看“花大姐”画花是一种享受。她们不是用竹签蘸白色广告汁就是用蓝色圆珠笔分别在黑白两种底色的棉布上作画。下笔前她们早已成竹在胸,画花的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不管有多少人围观,她们心无旁骛,如入无人之境,真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3分钟左右,最复杂的图案不超过10分钟,“花大姐”就可画完一张背带或围裙,于是,她们的兜里就又收入了3--10元钱。照这样的速度,她们一天能画30多幅图呢。

  杨德芹的手艺是民国时期在冕宁因“画花”而小有名气的外婆“马花旦”传授的。杨德芹说,在旧社会,家在泸沽的外婆要是到冕宁来“赶场”,那就有可能个把月都回不了家,因为外婆被县城内大户人家的小姐争相请去画花,“忙得不通风”。60岁的杨德芹把“画花”的手艺传给了没有工作的大儿子,打破了“传女不传男”的规矩。现在,杨德芹的大儿子已能独当一面“行手艺”了。

  最具代表性的当是48岁的宋学远。对于自己从“蹲摊匠”到“坐地商”的30年“画花”历程,心直口快的宋学远不惟不掩饰,反而觉得很骄傲,因为她靠“民间艺术”挣下了“干净的钱,高尚的钱,供出了3个大学生”。当记者小心翼翼地问宋学远靠画花挣了多少钱时,她坦然告诉记者“每月至少3000元”,“没什么好瞒藏的,这些年来少说挣了三、四十万。”

  纹饰:

  中华民族传统吉祥图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