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民间布艺

枣庄非遗项目:虎头鞋帽

标签:民间布艺日期:2016-03-12 18:29小编:农夫三拳热度:

老虎,体格雄健,气势威猛,其额头有类似汉字“王”字花纹,自古便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和崇拜,被尊为“圣兽”、“山君”、“兽中之王”、“镇山之神”。在《周易?乾卦文》中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形态;当龙被帝王攀上亲缘后,虎便进入民间,被运用到民俗生活的各项事项中。
    虎头鞋帽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手工技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孩子在“百岁”这天打扮一新,头戴虎头帽,脚踏虎头鞋,喜庆吉祥。如果生了女孩,则改用绿色染布,做成虎头鞋,穿戴起来,谓之“绿娘子”,有望女成凤之意。虎头鞋和虎头帽的风俗,就这样,在鲁南地区流传了两千余年,并逐渐传播到薛城地区。它的品种繁多、颜色鲜丽、做工精细、造型美观。
    据说小孩穿上就能逢凶化吉、虎头虎脑的成长,这种习俗流传至今。虎头鞋多以红、绿、蓝布料为材料,鞋绣有虎头的形象,其额上亦绣有一个“王”字,同样也具有虎图腾崇拜的因素,包含“神佑孩子”的善良愿望。风俗几经改变,终于约定俗成。过去,女人生了孩子,做丈夫的不仅要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设宴洗三,也要在婴儿降生的第一百天,给孩子“过百岁”,新生儿过“百岁”时,长辈亲戚们都相延成俗,给小孩送一件礼物,要穿家里女长辈制作的鞋帽,“姥姥的帽子舅母的鞋”这时孩子身边要有老虎相伴,穿虎头鞋,戴虎头帽。帽子是虎头帽,冬天保暖御寒,鞋是虎头鞋,男红女绿,寓“红官绿娘子”,男孩长大后出将拜相,女孩则嫁一个好丈夫。
    这些工艺品在用材上、颜色上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同时也保留了其古朴、原始的本色。薛城的虎头鞋帽虽没有实物流传,探其造型风格,头部浑圆,两耳尖;五官拟人化,粗眉圆眼,乖巧可爱;虎身做细致装饰;四肢短小,尾巴上翘与头部平行,构成稳健的四方形;秀丽稚趣又不失威武。虎头鞋帽以夸张、豪放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纹样和绚丽的色彩及精湛的做工深受群众的喜爱。虎头鞋在代代传承中,形成了了一种程式化、图案化和粗犷中不乏秀美的风格。在常庄镇的前大、后大、四角等村都有虎头鞋帽的制作能手。它的做工复杂,极具耐心,是一种刺绣手工制作的工艺用品。虎头鞋帽不仅仅作为鞋帽之用,还具有观赏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收藏价值,其见证了民间习俗,对陶冶民情民风,促进文化交流都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挖掘,整理和保护,使这种民间艺术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分布区域

陕西关中地区、山东临沂、山东枣庄、前大村、后大村、四角等周边村落。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薛城地处鲁南微山湖畔、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从中穿过。属温湿带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物产丰富。
    薛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夏代奚仲造车于此,商代仲虺为商朝的左相,曾在这里制订了治国纲领《仲虺之诰》,范蠡、万章、冉求都曾为薛城文明的推进和传承留下了足迹。众多的历史的名人,就成了说鼓人的优秀素材。常庄镇位于薛城南郊,是薛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邻薛城新城,西连碧波万倾的微山湖。境内山川锦秀,民风淳朴,水源充足,古迹荟萃,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金河山公墓供人们凭吊克烈,洛房泥塑民间艺术被列入作物资文化遗产名录,何庄古槐历经8年,依然苍翠;蟠龙湿地两旁翠柳拂面,风景如画。常庄镇交通便利,有道郯薛路横东贯西,京福高速、京沪高铁穿境而过。

历史渊源

中国民间认为老虎虎威凛凛,可镇万兽,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在古代民间,大人总是以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孩子,寓意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强壮勇敢。具有中国特色的虎头鞋帽,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让可爱的宝宝穿戴上,可以避邪驱病,健康成长。
    虽起源于何时不可考,却在当地有一个传说:古薛为各时期战争中必争之地,连年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人员,牲畜死亡,无法掩埋,瘟疫流行。残酷的战争使大量的人员、牲畜死亡,恶狼、恶狗卧伏林间、路旁,新生儿时常被野兽吞噬,为了威慑百兽,避灾免祸,齐民便用丝线在布鞋上绣一个虎头,众人竞相效仿,渐成习俗。用丝线绣出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俨然一个虎头模样,脚上再穿上一双绣了虎头的鞋子,借助老虎的保佑,表达了 “无病无灾,长大当官”的美好意愿。孩子在“百岁”这天打扮一新,头戴虎头帽,脚踏虎头鞋,喜庆吉祥。如果生了女孩,则改用绿色染布,做成虎头鞋,穿戴起来,谓之“绿娘子”,有望女成凤之意。虎头鞋和虎头帽的风俗,就这样,在大沽河畔流传了两千余年,并逐渐传播到半岛地区民间传说,
    最初,当地农民特别是家族妇女,大都会制作虎头鞋帽。每年农闲时节,她们便开始这项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虎头鞋帽由于做工复杂,应用面狭窄,现已难再进入千家万户。现在常庄前大村的丁召云老人为了这项已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经常对子女和其它的民言传身教,在附近村落得以普及,出现了不少制作能手。

基本内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