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民间布艺

金猴送祥瑞 璀璨扮靓长治猴年元宵节

标签:民间布艺日期:2016-03-10 13:59小编:疯狂的鱼热度:

金猴送祥瑞,上党喜逢春。连日来,长治市市直院团相继推出了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曲目,为节日的群众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而遍布城乡的街头则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和民间社火活动。一场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活动成为长治市城乡居民元宵节的文化大餐。

长治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上党人民创造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民间社火就有20多种,龙灯舞、狮子舞、挑高、高跷、旱船、跑驴、竹马、二鬼扳跌、老汉送闺女、驼阁、抬扛、爬山虎、大桩、晃官、装檐台、车链秋、铁礼花……每逢社火闹春,一支支社火队便精神抖擞,载歌载舞,各具风采,或舞姿灵动,或步履滑稽,或气势磅礴,令人忍俊不禁,喜笑颜开。还有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西火秧歌等秧歌戏;有潞安大鼓、长子鼓书、襄垣鼓书、武乡琴书、屯留道情、沁州三弦等地方曲艺;有上党乐户、上党八音会、壶关迓鼓等民间音乐;有迎神赛社、平顺四景车、九曲黄河阵等民俗文化;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民间传说;有上党堆锦、长子响铜乐器、襄垣手工挂面等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有布艺黎侯虎、襄垣炕围画等民间艺术;有武乡顶灯、屯留瞪眼家伙等民间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之魂,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DNA,守卫我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长治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完善了保护机制,强化普查保护,建立了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和宣传活动,制定“非遗”保护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加大对各类民间艺术形式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集市、庙会、节日等活动,组织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扩大“非遗”资源社会效益;加大保护经费投入,组建专业保护和传承队伍;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新路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非遗”保护,加强“非遗”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的历史、艺术和市场价值,积极开展对“非遗”项目的活态化保护、开发式传承,推动了上党“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良性健康发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文化积淀厚重、艺术成就璀璨的“非遗”项目得以薪火相传。

目前,长治市已有潞安大鼓、上党乐户、上党落子、上党梆子、民间社火等1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7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16个项目被确定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杜同海、张志明、闫改好等10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彬等77人被确定为山西省“非遗”项目传承人。

种类繁多的非物质财富,成为上党这块沃土上孕育出的民间瑰宝,更成为长治市城乡节庆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如今,赶庙会、欢度节日,听梆子、品鼓书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主要活动内容;茶余饭后、田间小歇,吹一段唢呐、哼两句上党落子,是一种无比惬意的艺术享受。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扛大桩等民间社火都是长治市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上党落子、上党梆子、潞安大鼓、长子鼓书更是深受广大群众的钟爱。进入元宵节以来,长治城乡的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扛大桩等民间社火便红火起来,不但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吸引了许多旅客的光顾。而响彻城乡的上党落子、上党梆子、潞安大鼓、长子鼓书也滋润着城乡居民的心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