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民间布艺

虎虎生威布老虎针针缝出吉祥味

标签:民间布艺日期:2016-03-08 01:41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近年来,民俗工艺品“布老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只知道漂亮的外观和美好的寓意,并不了解“布老虎”的来源。一只只美丽的“布老虎”制作完成,要经过20多套工序,纯手工制作,精益求精。

“虎”曾被当做镇宅吉祥物

走进博兴县湖滨镇鲁刘村民间艺人刘清华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布老虎”映入眼帘,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看着就觉得喜庆。据历史记载,布老虎在博兴流传已久,渊源已无从细考,只有艺人代代相传,至晚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当年朱元璋的军队横扫大江南北,所向无敌。博兴境内因一家门前摆有一对石虎而幸免于难。事后得知,朱元璋属虎,凡供虎、崇虎者均可免杀身之祸。消息迅速传开,博兴家家户户买虎供虎,来不及就用布缝制老虎供奉。结果,凡是家中供奉老虎者均免杀身之祸了。次年,明军大举北进,战争中河北、山西的难民纷纷南下,有些在博兴定居下来。他们带来不同地域文化习俗的同时,也丰富了布老虎的内容与工艺。此后,在相对安宁平稳的生活里,作为镇宅的吉祥物,布老虎日益受到人们的宠爱,并一直延续。

后来,布老虎的用途分成了实用和供奉两类。实用类主要为儿童鞋帽的老虎造型,博兴县农村主妇人人皆会制作。供奉类主要为布艺老虎,其形状相同,只是大小不一,是摆放在家庭中供奉的吉祥物,但一直没有形成商品,能制作的艺人很多。民国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制作布老虎的艺人日益渐少,只有实用的虎帽、虎鞋、虎枕头等在农村还能常见。

“布老虎”充满着寓意

虎根植民间,与百姓理想和生活息息相通,因而它是百姓精神的体现,也是百姓理想的载体,它反映着美好的愿望,表达着真挚的情感。所以布老虎取材广泛,其文化内涵生动深远。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祈福纳祥、镇宅避祸。在博兴县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孝子董永深夜回家,路遇猛虎,虎让道而不食。虎曰:我只吃恶人。好人头上有祥光三尺,恶人头上黑气漫漫,我自能辨之。博兴百姓深信此说,把能分善恶、惩恶扬善的布老虎置于堂上,以驱逐邪恶迎来福瑞;美满和睦,祝福儿孙。取“生龙活虎”、“龙腾虎跃”之意,祝福儿孙健康茁壮,生活蒸蒸日上;反映爱情,寓意情感。双虎传情,别有情趣;民间故事,美丽传说。财神赵公明所骑猛虎、罗汉服虎符等,从神话传说里的老虎,盼望得到福禄。

自幼受熏陶 开办布艺厂

“我爷爷的手很巧,会做衣服,做木工,会剪纸、书法,奶奶是一个做布老虎的民间艺人。我父亲继承了爷爷奶奶的优点,会做许多的工艺品。家里弟弟、妹妹在布艺这一方面,想起啥做啥。”刘清华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民间工艺品情有独钟。

早些年,刘清华在家做些布老虎及其他工艺品,邻居喜欢就送给了他们。到1997年,刘清华进京拜美术大师韩美林为师,跟随韩美林老师做各种工艺品,韩美林老师给刘清华的布老虎题词“布老虎不咬人”。在北京待了大约3年的时间,刘清华想着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步,决定回家单干。

刘清华回到滨州后,创办了东寅布艺厂,购进高档布料,聘用几十名巧女。主要以做布老虎为主,兼做鱼、鸡等多类品种。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同时被日本、韩国等外国友人收藏。

在汉族人民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虎和龙以其威武神圣共同构筑了民族的图腾。龙为天子和神圣的象征,虎则深入到了民间,成为百姓的精神寄托和追求的化身。博兴布老虎更是按照当地人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标准、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自己古朴稚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传承是责任

刘清华带着作品多次参展,获奖不计其数。2007-2009年,在全国家纺节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特别是2008年制作的两个2米多高的“布老虎”在山东电视台播出后,中央七台、乡村季风、安徽台等多家媒体都相应报道了刘清华和她的布老虎,全国各地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

目前,刘清华的东寅布艺厂有十几名巧女,其中也包含着自己的徒弟。刘清华的一名徒弟介绍:“我以前在这做了一年多的零活,现在我还是粘老虎了。才刚刚干了一个多月,粘得有点慢。”刘清华对这名徒弟的评价不错,虽然才学了一个多月,但是粘得很好。

为将民间工艺更好的传承,刘清华不仅不定期的到博兴小学去教授学生,也要到山东工艺美院授课,在博兴设有教育基地。“我要尽量培养出几个能把全部流程做下来的学生,这也是我的责任,也是老一辈的梦想,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现在的孩子连剪刀都拿不好,也不一定有喜欢这个东西,这也是个难题。”据刘清华介绍,前来学艺的有2000多人,希望会这门手艺的人能够遍地开花,好好地传承下去。

图文/记者 赵利军 张岩通讯员 张卡 郭志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