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民间布艺

棹红船,哑妻剧情,青蛇后传,肯德基速成鸡图片,www.jcard,chn-037

标签:民间布艺日期:2016-03-07 08:16小编:疯狂的鱼热度:

“因为喜爱一切遵循自然法则、内外质朴的事物,所以我开始做草木染。因为都喜欢笑容干净纯粹的人,所以这一年,我与小曼自然搭档在一起,做着一件与色彩、时间和自然有关的事情。”贵州女孩花花说,她与易小曼一起正在传承的这种古法染色技艺,叫做草木染。

作为“成都十大匠人新力量”评选活动第一批报名的有力竞争者,成都商报记者三度走进这两个女孩位于安仁博物馆小镇的工坊“青红染”,领略这种最接近大自然与土地色泽的神奇手艺。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草木一生,所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四季的枯荣,色彩的斑驳,更赐予我们一种亲近自身与自然的力量。”色彩随着时间的打磨也会慢慢变得更加有质感,易小曼和花花尊重这种时间和生命力度的痕迹。

花花在一篇《这一年,我们在一起!》的文章里,这样描述她和易小曼正在做的草木染:

有人做一件事,出于使命感或责任感。有人做一件事,因为现实的活着的物质原欲。有人急着创新,赋予和向外索求,而我们,只是拾回老祖宗的一门技能和工艺,更或者说,是被工业时代的洪流冲洗掉的原色。

这时代变化太快,很多静美的东西我们还没看见,就已经消失殆尽。比如,在木浆上放上一片树叶荆棘晾干成纸,比如在袖口边、鞋垫上用马尾和丝线绣上一个图腾,比如把一草一木的颜色嫁接在一块布上。你可能会说,它们的消逝是必然,因为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节奏,必然被淘汰。但是为什么我们依旧觉得它们美?

貌似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借助网络、便利的交通工具以及现代科技很快得到解决或者解决的方法,而草木染需要时间,只能静下心慢下来,才能完成。所以我们更多的想通过它,找到一条回归的路,一条认知自己与这个世间关系的路,并把这个过程与大家分享,因为它本身温暖而美好,至少,趋向美好。

染出植物的香气

“青红染”工坊位于安仁的民艺传习馆,是一家专注古法染色技艺的草木染工坊。

走进工作间,赤、橙、黄、绿、青……草木染所需的植物被分类装罐,有些是就地取材,有些从外地采购而来。两大染缸的靛蓝染液盛得满满当当,“染色过程是简单的,而养护靛蓝却不容易。”工坊的负责人易小曼说,“需要像照顾小朋友般细心呵护,它是活的菌群,每天都要给它喂靛蓝膏,要照看它的酸碱度,天冷了还要注意保温。如照顾不得当,它会停止工作。”

来到后院,小曼一边用电磁炉熬着艾草叶水,一边把浸在盆里的布匹夹起来看了看成色。蒸腾的水汽,渐渐铺陈开的色彩,还有淡淡的草本清香……过程既慢且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院子里还有晾晒的最近染色完毕的布匹,而锅里的是小曼正在为商家试染的布料。“我做之前不确定是不是能染出他们理想的颜色。有时候染出来的颜色其实不是客人想要的,我甚至也不知道下一次能不能染出那种颜色。”这是草木染的难点,也是最让小曼为之着迷的地方。

大学做毕业设计时,小曼偶遇草木染,喜爱之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花花故乡的东南部,那个少数民族部落,“我觉得他们生活在诗经那个年代,种植靛蓝,割下叶子发酵成染料,染出来的布料有蓝草的香味,经久不衰。那种蓝色及香味有一种莫名让人安静的力量。”

很长一段时间,花花都跟小曼一起向阿婆们学习制作染料。开始尝试扎染的时候,布料从染缸里拿出来清洗,每一次拆线都有惊喜,因为完全没有规则的扎线,所呈现的纹路都不一样。“蓝色与白色在棉布上交织组合,像跳着一种未经编排却节奏规律的舞步。我们把它晾晒在屋檐下,空气中弥漫了蓝草的香。国外的友人很是喜欢,取下来裁剪成围巾与手帕赠与他们,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园丁”与“染匠”

“青红染”对颜色的把握讲究含蓄、温和,这就如同传统的中国画,无论是水墨还是重彩,真正好的并非扎眼的鲜亮,求的不是强烈的冲击,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结,讲一些含蓄,一些和气,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

小曼通过一个名为“手作中国”的线上线下平台,让更多人认识了草木染,发掘了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目前,“青红染”主要向一些独立的服装品牌提供原料——“量身定做”染布,“有想做草木染系列服饰的成衣制作商会找到我们,告诉我他们想做一套什么风格、气质、类型的服饰,我就会为他们专门染制一批适合此类服饰制作的布匹。”两个女孩也开始尝试从染制到设计、裁剪,完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