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泥塑泥人

北京民俗博物馆里体验端午文化 传承节日民俗

标签:泥塑泥人日期:2016-01-27 02:13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在端午来临之际,6月19日,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文化活动。活动以传统民俗再现和体验为重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入不同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居民和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传承节日文化。在同一时间,作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十九个民俗文化活动基地之一的高碑店村在漕运文化广场举办了为期一天的“第十一届高碑店五月节漕运庙会”。

  重拾老北京端午场景 普及节日知识

  早上天刚刚放晴,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北京民俗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微缩的端午场景复原,门楣上悬挂着菖蒲、艾草,八仙桌上摆放着桑葚、樱桃、粽子等节令食品,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孩子们对老北京的端午风俗有了深入的理解。

老北京端午场景复原

老北京端午场景复原 

  除了端午场景讲解,北京民俗博物馆还举办了“端午民俗知识”竞答活动。“请问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毒饼?”主持人刚抛出问题,同学们便纷纷举手作答。在热闹的问答中,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端午民俗知识。

端午民俗知识问答

  制作传统民俗工艺 体验节日文化魅力

  为了方便市民体验传统民俗,北京民俗博物馆准备了包粽子、画王老虎、系长命缕,学习五彩粽、五彩缯、剪纸、风筝、泥塑等民间工艺技艺。粽子是端午节标志性的节令食品,而包粽子却不是一件容易并且人人都会的传统文化体验。民俗博物馆专门设置了包粽子区,为居民和学生们免费提供了苇叶、江米、小枣等食材,大家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出老北京传统风味的粽子。除了包粽子,长命缕、五彩缯、泥塑等工艺的制作也受到了市民和孩子们的热情参与。

孩子们学包粽子,体验节日文化。

孩子们学包粽子,体验节日文化。

系长命缕,保佑安康。

学习制作手工艺

孩子们展示出自己制作的风筝

泥塑制作完成

  此外,东岳庙推出《童年恩物——中国民间传统玩具展》。展览共分七个部分,展出从古代至近代的老玩具近五百件,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勾起了很多市民们对过往的回忆,也增进了年轻市民对历史的了解。在活动现场,空竹、九连环、鲁班锁、七巧板等民间体育器材和玩具,也吸引了人们加入体验中来。

  传承基地高碑店漕运庙会 精彩纷呈度佳节

  作为端午民俗活动分会场,高碑店村也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端午民俗活动。

  历史悠久的高碑店五月节漕运庙会热闹开场,让人耳目一新的要数学生们集体身着汉服,诵读端午诗词了。伴随着清脆高昂的声声诵读,人们在感悟端午,纪念屈原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

  活动现场也同步开展了端午场景复原、画王老虎、斗百草、系长命缕和民间工艺展示等各项活动。村民们自发组织开展了包粽子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现场一片热闹繁忙,村民们都不甘落后。积极应战,不仅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邻里感情,也使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端午佳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