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手工艺品 - 手工布艺

满族女孩绣几十对枕头顶做嫁妆

标签:手工布艺日期:2017-01-10 15:33小编:好男人热度:

满族女孩绣几十对枕头顶做嫁妆

满族女孩绣几十对枕头顶做嫁妆

满族女孩绣几十对枕头顶做嫁妆

  前不久,在辽宁大剧院举办的展览中,我省有近百种非遗项目参展,满族的枕头顶刺绣名列其中,引起观众的热议。

  早些时候,满族女孩子嫁人前必须要学会刺绣。她们常常用家织布缝成枕套,在枕套两端缝上用彩线绣出的绣片,称为枕头顶。嫁人的时候,这些好看的枕头顶就成了嫁妆,也是新娘子聪慧能干的重要证明。

  如今,枕头顶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绣的人不多,但其蕴含的文化却在一代一代地传承。

  绣有人物内容的枕头顶。(佟悦提供)

  上世纪20年代,热河地区卖枕头的满族小姑娘,面带羞涩。枕头顶上绣有“在家吉庆”祝福语。(摘自《老照片》)

  枕头顶刺绣是满族民间传统的手工技艺,是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小针扎,裹青麻。青麻里面藏点啥?青麻白,青麻新,青麻里面插花针。花针插了一十六,绣个枕头还不够。头一针,扎东边,阿哥放羊在东山。东山有个白脸狼,可别咬坏了阿哥的大肥羊。想着想着分了心,嘎巴撅折了一根绣花针……”这首流传在满族民间的小调,描绘的就是满族民间的枕头顶刺绣。

  绣有故事的枕头顶。(佟悦提供)

  满族姑娘出嫁前,要绣几十对甚至上百对枕头顶

  据满族文化研究专家、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介绍,枕头顶是旧时方枕两端用以封堵截面的可拆装绣片,也作“枕头堵”“枕头头”或“枕头封”,每个约半尺见方,彩缎绣花为正面,背后衬有不软不硬的袼褙,犹如贴在硬纸板上的布画,是过去满族人家常见的家用绣品,现如今已经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还称枕头顶是‘八旗旧家名片’。”佟悦向记者谈起他曾遇到过的一件事,某满族人欲表明自己是满族人,一时又举不出有力证据,情急之际便理直气壮地宣称:“我家还有枕头顶呢!”

  枕头顶刺绣的发展跟满族的传统婚俗分不开。从前,满族姑娘结婚时,要证明自己聪明勤劳,向别人炫耀心灵手巧,需要绣枕头顶。那时的满族女孩,无论贫富,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在家里描花样,绣纳枕头顶、袖头、鞋帮等出嫁用品。谁家姑娘枕头顶绣得越多、越好看,越能说明女孩心灵手巧,聪慧能干,炕上活计好。

  姑娘们在结婚之前绣十几对、几十对甚至上百对枕头顶,还要样子新、样数多。为了这一天,很多满族女孩子从十四五岁就开始准备,直到十八九岁出嫁的时候才能完成。

  刺绣有多难?

  作家凌叔华在长篇小说《绣枕》中,写到大小姐在夏季做绣枕,“脸热的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为了“绣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都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荷叶太大块,更难绣,用一样绿色太板滞,足足配了十二色绿线。”

  枕头顶还是新娘子馈赠的礼物,炫耀的资本

  满族传统,在结婚的前一天,嫁妆要提前送到新郎家,其中枕头顶是必不可少的。

  送嫁妆时,要由两人用木杆抬着嫁妆绕村一周。人们纷纷跑来观看、品评。嫁妆送到男方家后,男方家便会将新媳妇绣好的枕头顶用红线连起,挂满洞房,给亲朋好友、乡亲邻里欣赏。等到结婚那天,双方亲朋邻里都来“赶礼”,“红男绿女咸来瞻仰,不夸刺绣好,只称活计高”,洞房变成了一个民间刺绣的个人展览。亲戚邻里往往以此来品评新媳妇的勤勉与灵巧。对于新媳妇来说,一手上好的针线活远比一张漂亮的脸蛋更有分量,得到亲朋好友的夸赞,也是最幸福的事情,甚至对确定她在夫家未来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婚的次日,新娘将绣好的枕头顶绷在枕头套子的两边,由大嫂领着,去拜见七大姑八大姨、五大叔六大爷。根据亲戚们不同的辈分,按照不同的图案,新娘双手捧着新枕头套,送给长辈们,这一婚俗,称为“认大小”。对婆家的至亲密友,新娘要赠送一对枕头顶作为见面礼,妯娌之间,也要互相串换枕头顶,以作纪念。余下的若干枕头顶则珍藏起来,作为新娘的纪念之物。有的则在将来儿女长大成亲时,作为家珍相赠;有的在年老临终时,随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