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生活创艺 - 生活DIY -

曾经的低碳生活:回忆自制玩具的快乐时光

标签:生活DIY日期:2016-01-29 22:14小编:老甜甜热度:

  那是一个虽有苦涩相伴,但却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自己动手创造快乐的童年时代,而且自己动手做玩具,不仅能充分利用资源,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也是“低碳环保”。

  【中外玩具网 · 消费文化】时尚总是多少年一轮回,女人的旗袍,男人的对襟大褂……所以,永远不要怕什么过时,不入时了先放起来,也许,你的儿孙辈长大成人重新拿出来穿上刚好合身。轮回的当然不仅仅是时尚。“低碳生活”最近常被人们拿来说,其实想想看,眼下有儿有孙的人们,几十年前过的还不都是低碳生活,只是当初没有这个词罢了。骑自行车出门、用淘米水浇花、买芝麻酱带碗、打酱油醋拎瓶……曾经,我们无奈,被“低碳”——拮据的生活让我们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好传统。如今,我们也无奈,我们不得不“低碳”,因为,环境的恶化让我们必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也该在生活方式上向过去致敬,重习过往……


曾经的低碳生活

  不久前一位年轻的同事出差回来,给孩子买回一个叫“竹蜻蜓”的玩具,并兴奋地演示给我们看。所谓“竹蜻蜓”,其实就是在一个扇叶状的竹片中心打个眼,然后插上一个竹棍,玩时用两手搓动竹棍,竹片便在旋转动力下向空中飞起。这是一种简单的玩法,还有一种“竹蜻蜓”是靠线绳拉动的传动装置,将竹片发射出去。而这两种“竹蜻蜓”,在我小的时候都是自己制作的。那是一个虽有苦涩相伴,但却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自己动手创造快乐的童年时代,而且自己动手做玩具,不仅能充分利用资源,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也是“低碳环保”。

  生活在胡同里,成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京人,大都有自己制作各种玩具的经历。

  在那个生活并不富足的时代,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给孩子买玩具是个很奢侈的事,所以,手巧的家长或者孩子们,就会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比如女孩子们喜欢玩“过家家”,或者跳皮筋、拽包、踢毽、掷拐等,所玩的布娃娃、沙包、羽毛毽、羊拐等,几乎都是自己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而成。

  男孩子喜欢的玩意儿就更多了,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枪。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对自己制作木头枪已经不感兴趣了,那时候在孩子间兴起的是用弹弓枪打仗的游戏。弹弓枪都是用粗铅丝弯制而成,这是男孩子的擅长。我见过制作精美的弹弓枪有左轮式的、驳壳枪式的、机关枪式的,均以牛皮筋作为发射动力,有扳机、弹夹,甚至有的还可以打连发;当然子弹都是用纸折叠而成,但打在皮肉上还是很疼的,并有一定的伤害危险,所以学校和家长都不赞成孩子们玩这种游戏。

  那时候,模仿电影里的情节,也是孩子们的一大乐趣,有的电影情节甚至被演变成一种时尚的游戏。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上映一部电影叫《飞刀华》,结果很多孩子模仿主人公玩起自制的“飞刀”。这种危险的游戏很快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之后《飞刀华》被禁映,孩子们的“飞刀”也都被学校或家长没收了。

  抗战电影《地雷战》,当时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在孩子中成了风靡一时的游戏。

  那时节,模仿电影中的民兵布设地雷和鬼子探雷,是我们这帮孩子中最流行的游戏。这种游戏的玩法首先要有“地雷”,当然,我们的“地雷”可不是火药制成的,而是用铅丝弯一个可握在手掌中的方框,然后在铅丝框的中间套个皮筋,插上小木片将皮筋绞紧,再用个小木棍固定住木片,整个形状类似一个微型的鼠夹。

  玩的时候将这些所谓的“地雷”埋于浮土中,扮演鬼子的小孩手拿木棍或铁丝做成的“探雷器”,在雷区探查,探到的就成了鬼子的战利品;没探到却被鬼子踩到,只要一抬脚“地雷”就会随着皮筋的松动翻起尘土,鬼子就算被炸死了。模仿《地雷战》里的情节,有的孩子还“研制”出了“头发丝雷”和“拉线雷”,真是有意思极了!

  俗话说“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其实只要是有响动的东西,男孩子都喜欢。但放鞭炮是只有过年才能享受的玩意儿,平时我们就自己制作能够听响的玩具。比如我们把黄胶泥做成碗状,然后用力扣在地上,让胶泥碗在空气的冲击下发出声响,以此比赛谁摔得响。我们还用牛皮纸折叠“甩炮”、“踩炮”,目的也是比赛听响。另外,还用子弹壳灌铅做“砸炮”,用废自行车条做“砸炮枪”,原理是通过对火柴头的撞击产生炸响。这种玩具那时候在孩子中很时兴了一阵,但遗憾的是火柴却要凭本供应,家长可不愿意过日子用的火柴都让孩子听了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