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创艺资讯 - 创意创业

当代首饰设计吴二强:让创意与精神对话(组图)

标签:创意创业日期:2015-12-01 07:43小编:丑的拖网速热度: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1日(记者 魏金金)作为随身“配饰”,首饰常常会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寄托。如今,首饰设计也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局限,越来越多的首饰设计师弄潮于当代艺术,并开启当代首饰艺术设计先锋。近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了国内当代独立艺术家吴二强,一同探晓设计空间内外的“天马行空”。

  

吴二强工作照

 

吴二强工作照


  》》》更多创意艺术家故事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吴老师,您能不能简单跟我们单介绍一下,通常情况下,一件作品的创作经过大概是什么样的?

  吴二强:有时候,艺术首饰的创作就像画画、做雕塑,艺术创作的特点很明显,很重视整个过程的亲力亲为与情感体验,其中包括很多生动的即兴发挥,所以最后完成的作品不一定要完全遵循之前的构思。与商业首饰不同,商业首饰设计师可以不动手制作,大多交给工厂技师完来成,而且技师最后做出的首饰一定要与设计图一致,比较机械,且受供货周期的制约。

  艺术首饰作品的体量虽小,但一件成熟的作品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去推敲和构思,完成周期也不确定,有的作品可能一天就完成了,有的可能需要好几天!

  

代表作品·《乡恋》

 
代表作品·《乡恋》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通过欣赏您的作品,您的很多作品无论是在材料和表达的技术手段方面,都可谓独树一帜。

  吴二强:应该说每个独立的首饰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吧。我的创作作品更多关注的是现实主义题材,这可能与我平时对社会现实问题思考较多有关。你会看到,自然主义题材在设计作品中会用的多一些,但绝不只是形式上的再现或是借物言志。艺术的作用也绝不仅是为了视觉美,不是么?也是希望可以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一些看法。

代表作品·《风骨·梅》胸针

 

代表作品·《风骨·梅》胸针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其实,您在从事首饰设计之前,很长一段从事的有关雕塑的创作。那么这种雕塑创作的背景是否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到你在首饰设计方面的发挥?

  吴二强:我的许多作品都具有雕塑特征,这的确与原来的雕塑学习有关。也希望作品能够具有雕塑一般的性格,有力度,有深度,在精神层面能够契合很多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在材质上甚至考虑要坚固耐用一些。现代雕塑的材料丰富性、技术多样性、形式的大胆突破与创新,都可以借鉴并采用到当代首饰创作中去。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之前,也应该有很多人欣赏评价过您的作品。那么,从个人角度,您如何看待自己设计作品中技与艺平衡的问题?

  吴二强:当代首饰艺术,它更多的是一种重视思想与理念的艺术创作,所以完成一件艺术首饰,技术主要是用来服务于思想表达的。我强调“作品表达思想,追求个性独立”,强调“以创作欲带动技术探索欲”,因为技术方法是无穷尽的,但一个人的创作思路却是清楚的,是最真切踏实的依据,也是最容易去掌控的。当然,平时也会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之前没有掌握的技术。但有时也会出现有些技术花了时间去学了,而却永远用不上。这大概与很多人说的先学技术再谈创作的规律是相违背吧。

  很多时候,我认为我的设计作品更多倾向于现实浪漫主义风格,这不仅包括现实主义的题材与元素,当然也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我不会刻意去强化某一种风格,更不会对它们进行符号化的坚持。

代表作品·《夜上海》

 
代表作品·《夜上海》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在设计界,创意被抄袭其实是一种常态化的存在。首饰设计应该也不例外,对于作品抄袭,您是怎么看的,能不能简单跟我们聊聊?

  吴二强:我认识不少深圳的首饰设计师朋友,前些天大家还在一起交流,几乎天天会有人谈到设计被抄袭的事情,感觉真的是很伤脑筋。大概是商业珠宝的市场利益驱使了这种抄袭的现象长期存在,不过,如果天天苦恼于这些,哪里还有心情去做创作?

  其实,我想说的是,设计师应该多往创作上走,不要一味迎合商业,创作是自内向外的真实表达,是个性化、标签化的,如此别人抄袭也就没有理由。而现在我们的设计更多的是自外向内的,外边需要什么我们就去设计什么,是去标签化的,就算不是抄袭,也容易巧合。行业需要培养良好的风气,无疑需要很多道德与规范制约,但根本上,设计师的创作是否要纯粹,具有标签化特征?这是别人在抄袭面前退缩的原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