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剪纸艺术

义乌百子灯流光溢彩 600年手艺要传承

标签:剪纸艺术日期:2017-01-03 18:05小编:好男人热度:

  浙江在线02月21日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在这天,出门赏月、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义乌百子灯流光溢彩 600年手艺要传承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节目。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唐朝诗人卢照邻就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金华各地也有元宵舞龙灯、观花灯的习俗。至今,东阳、浦江、武义、义乌等地传承了花灯制作技艺,有不少手工艺人仍在从事这项职业。这些花灯,形状各异,做工精美,亮起来的时候,特别漂亮。

义乌百子灯流光溢彩 600年手艺要传承

  在义乌市佛堂镇田心三村,77岁的王鸿生家的老房子里,这两天就跟办灯会似的,客厅里、工作室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灯,亮起灯来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也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村民,甚至是义乌城里的市民前来欣赏。

  王鸿生制作的这种花灯叫义乌百子灯,被列入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百子灯(也称无骨灯),是花灯的一种,具有造型美观、品种多样、结构轻巧、色泽鲜艳等特点。从工艺美术角度欣赏,它是一种集绘画、剪纸、刺绣、设计等于一身的艺术品。

  百子灯好寓意传承600年

  义乌佛堂镇田心村是义乌百子灯的发源地。据田心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庚戊(1370年)巽六太婆用出嫁做新娘时穿过的红衣裳做灯观赏,从此子孙们开始迎“红衣灯”。后王氏子孙用红纸糊做纸灯,有四角、六角、八角型的“火炮筒”等,并用绣花针刺出各式各样的花鸟吉祥图案,拼制成形式各异的,寓意为“百业兴旺,子孙满堂”的百子灯。“百子灯”造型别致、色彩晶莹、小巧玲珑,做工考究,针刺均一、图案精美。

  在王鸿生的客厅里,一根长约三米左右的主竹竿前端,挂一盏主灯,竹竿的左右各分五个枝丫、各挂五盏灯,合称为“一树灯”。每树灯有十一盏,它代表同一个太公名下的十一个房头,俗话说:“一树抽百丫,一祖繁百子”。按照老习俗,每年正月十四,这11房人家,每年轮流举着这11盏百子灯闹元宵。乍一看,百子灯和普通花灯没什么区别,但灯内电灯泡一发亮,用细小的绣花针刺出的流光溢彩图案就会让人惊叹。

义乌百子灯流光溢彩 600年手艺要传承

  王鸿生2011年被评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义乌百子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做百子灯的手艺是跟父亲学的。他的父亲是个小学老师,10岁他就开始学做花灯。“我印象里,我父亲做的百子灯很漂亮。”百子灯制作手续繁杂,对工艺要求很高,刚学起来很难。王鸿生的父亲就一点一点耐心地教,从最简单的造型教起,还让他学着用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用品,例如筷子、绣花针等等,做成制作花灯的工具。“我很喜欢做花灯,做的每一盏灯我都很满意,看着它们,我就心情好了。”

  “当时,小学的手工课上也会教,村里也有几个文化人会做的,比现在兴盛得多。”百子灯没有骨架,还需要在纸上画上鸳鸯戏水、喜鹊闹梅登喜庆的图案,没有一定的文化,很难做得好。每年正月十四闹花灯的情景,好不热闹。“后来,大家生活条件不好,饭都吃不饱,也就没有人有心思做灯了,这门手艺就慢慢失传了。”

  制作技艺考究一盏灯就要做10多天

  “百子灯没有骨架支撑,做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种灯都要事先设计好尺寸、图案,放出样版,然后按样裁版,制成灯片。这个过程很费时,一盏小灯都要花上10天才能做好,大一点的花灯要花上好几个月。

  “针刺图案是最难的,也是最费劲的。要把画好的图案放在垫板上,然后用最细的绣花针一针针垂直刺入纸中。王鸿生说,用针刺一定要把握好针孔的细密均匀,太密容易断裂;太疏不好看。握针时,要垂直,如果不垂直,两三针过去,在后面几层的纸版中,就走样得很厉害了。王鸿生一针一针地刺着,一盏灯需要刺出成千上万个孔,他也不觉得厌烦。

义乌百子灯流光溢彩 600年手艺要传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