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剪纸艺术

富阳剪纸:刀尖艺术,源于生活

标签:剪纸艺术日期:2016-04-01 14:43小编:二锅头热度:

原标题:富阳剪纸:刀尖艺术,源于生活

剪纸是最为流行的古老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商代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刻花制作装饰品。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汉武帝宠妃李氏去世,术士用麻纸剪李妃像,这大概是我国最早的剪纸。蔡伦发明造纸后,镂花形式有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南北朝时期,剪纸已相当精熟。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南宋已出现专业民间剪纸艺人。

然而,剪纸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剪纸艺人为了省工,由原先的一刀一张剪,转为一刀多张刻,即用刻刀雕刻发展,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

富阳剪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富阳剪纸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历史悠久。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富阳是产纸地,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这一艺术又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富阳景色秀丽,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剪纸也烙上江南特有的灵气,玲珑剔透、含蓄华丽。

剪纸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剪刀剪是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直剪。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刀剪的优势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富阳剪纸一般采用红纸或其它颜色的纸剪刻出单色作品。工艺特征是保留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大部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生活气息浓厚,如家畜家禽,植物等。吉庆寓意题材,如莲花和鲤鱼的“连年有余”, 桃子的长寿,石榴的多子,鸳鸯的爱情,松树的长青不老,牡丹的富贵,喜鹊登梅的喜事临门等;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题材,如“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这些剪纸主要用于点缀墙壁、门窗、鞋子、衣饰、龙灯、花灯等的装饰。例如女儿出嫁的嫁妆,端午看望新嫁女的鸡笼,祝寿的寿幛,祭祀先人的佛包,上坟用的挂钱等民俗活动,也用于刺绣和印染的底样。

民间剪纸,并不常对形象进行直接模拟,根据自己的心意和目的而剪,故作品自然、质朴、勃勃有生气。形象单纯,单色为主,画面上以点、线、面形成了作品和谐的节奏,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段构成图案,展示民间剪纸作品的质朴品格。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

民间艺人:在创新中发展传统剪纸

1957年出生的郎苏华阿姨,跟母亲孙雪云学习剪纸。看着母亲剪了几十年,自己某天也去剪了一个,突然发现很好看,于是就慢慢喜欢上了。郎苏华告诉笔者,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并且做了三十多年的裁缝,所以在设计这一块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也是对剪纸进行图案设计有独特见解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剪纸是先折后剪,所以剪出来的图案一般比较对称单一,但是我是先画好设计图,然后再剪,这样只要看设计图就能知道作品好不好看。我平时看到一些喜欢的图案都会画下来,像茶壶上的印花,衣服上的胸针,身边的某个图案,只要我喜欢的都能一模一样画下来,并且应用在剪纸中。像这个百喜图,就是按八分之一来设计的,你看,这里一共有12.5个喜字,整图就是一百个,喜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的。”

郎苏华的家中挂满了各种剪纸作品,卧室内的墙上却只剩下了钉子,“这几幅作品我的朋友来看了之后很喜欢,一定要买走,所以现在只剩下几颗钉子了。”郎苏华笑着对笔者说道,笔者也发现她的作品活灵活现,人物形态细致生动,完全无法想象一把剪刀可以剪得如此细致圆润。这屋子里到处都能发现宝贝,福字系列、喜字系列、人物的、风景的、圆形系列、方形系列……放满了各个角落,就圆形系列的就有上百种设计,但是郎苏华说自己的脑海中仍旧会不断涌现出各种设计,源源不断,看着满屋的作品,笔者也爱不释手。

郎苏华的“剪纸大运河”系列《张小泉剪刀店》、《苏东坡疏上塘河》、《铁拐李服输》、《太阳画》及《富春鹿山》,《富春鹳山》等,在杭州等地展出。2006年,她参加了杭州市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暨第二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2007年,她获得富阳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观众最喜欢的民间艺人”称号,在杭州市邮政系统个人技能大赛(剪纸)中获二等奖,参加“剪纸大运河”剪纸创作展览活动。2009年,她曾为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和场口中学学生讲授剪纸技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