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剪纸艺术

合肥8旬翁五十年前自制电吉他 雕刻剪纸也样样精通

标签:剪纸艺术日期:2016-03-04 00:01小编:好男人热度:

小提琴都是马老手工自做

小提琴都是马老手工自做

  电影《钢的琴》里,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在身边朋友的帮助下,用钢铁为她打造出一架钢琴。而在合肥,同样有一位父亲,为了培养女儿拉小提琴,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自己摸索着制作起小提琴来,酷爱音乐的他甚至在仅仅见过一两次电吉他的情况下,制成了合肥第一把电吉他。

  八旬老翁自小与音乐结缘

  82岁的马家轩,退休前是无线电二厂的模型师,听起来似乎与音乐风马牛不相及,但老人却实实在在地与音乐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马家轩出生在上海,早在上世纪40年代,还在上小学的他就因为学校的鼓乐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二胡、小提琴、手风琴、吉他……无论是传统乐器,还是刚刚流传到国内的西洋乐器,只要能摸上手,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精通。“那时候想听歌很不容易,每天凌晨广播会放几分钟歌,第一次听的时候觉得是天籁之音。”马家轩说,在那个年代,吉他、小提琴都是稀罕物件,平时难得一见,即使是相关的书籍也少之又少。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可救药地陷入其中。

  为女儿学琴手工制作小提琴

  马家轩不光会演奏乐器,他还会做乐器,小提琴、电吉他、电二胡……几十年里,他制成了近20把乐器,其中合肥第一把电吉他就出自他手。

  酷爱音乐的他在有了女儿之后,萌生了培养她拉小提琴的想法,只是女儿还小,自己唯一的一把小提琴她用着不趁手。而在那个年代,想要在合肥买到一把小提琴,无异于痴人说梦。无奈之下,马家轩想到了自己动手做一把琴。

  对制琴一窍不通的他,靠着一本费尽千辛万苦买来的《小提琴制作》和自己手中的一把小提琴,一边看书,一边摸索,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出了一张1∶1比例的设计图纸。如今,这张已经泛黄的图纸仍完好地保存着,上面具体到一块木板要薄到几毫米,一颗螺丝钉嵌入在哪里。在摸索的过程中,马家轩甚至根据自己的实验,找出了教材中的76处错误,并将其整理寄给了出版社,很快收到了对方的回复和肯定。

  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每隔一段时间,马家轩就要为她量身打造一把合适的小提琴。让他略感遗憾的是,女儿最终并没有走上音乐的道路,这些琴慢慢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段岁月的见证。

  耗时三年制成合肥首把电吉他

  在为女儿规划音乐之路的同时,马家轩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音乐梦。50年代末,全合肥的电吉他加起来也不超过5把,清一色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马家轩在听过一次之后,立刻便被其奇特的音色所吸引。

  有着做小提琴的先例,对电吉他求而不得的马家轩决定自己动手做一把,只是相较于全木质的小提琴,制作电吉他的难度无疑要难上数倍。“最开始的发声原理都不明白,看了好多书才摸索出来。”马家轩说,那段时间里,自己甚至做梦都在琢磨,其中一处关节就是他夜半突发灵感想通的。

  克服了技术上的难题,物质上的窘境又随着而来。马家轩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0多块,而仅仅是电吉他里的一个漆包线就要一百多,顶得上他近三个月的工资。无奈之下,他一方面省吃俭用,一方面将工厂里的螺丝、铁皮等废物利用。经过三年的不断尝试,马家轩终于成功地制成了合肥第一把本土电吉他。

  这把凝聚着马家轩无数心血的电吉他第一次面世,就一鸣惊人。马家轩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是全市篮球比赛决赛的间隙,他受邀弹奏了一首当时流行的《卖花姑娘》,结果全场近千名观众都围了上来,几乎没人再关注之后的比赛。

  雕刻剪纸样样精通

  退休之后的马家轩,因为老伴喜欢安静,不得不忍痛割舍了对音乐的热爱。不过闲不下来的他却将精力投入到了雕刻和剪纸之上,很快也做出了一番名堂。纸塑、泥塑、瓷刻、蛋雕……心灵手巧的他做什么精什么,一张再简单不过的纸,一块别人不要的瓷砖,经过他的一番妙手生花,转瞬便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如今,他的蛋雕已被列入蜀山区非遗,而他本人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