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的位置:创意网 - 民间艺术 - 剪纸艺术

盘县椅棋村村民金元汉的剪纸人生

标签:剪纸艺术日期:2016-02-08 20:07小编:╭创意无限♪热度:

原标题:金元汉的剪纸人生

  盘县鸡场坪乡椅棋村村民金元汉是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承人,今年57岁的他从15岁开始剪纸,四十多年来,他潜心剪纸艺术,用剪刀、画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盘县彝族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用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平凡彝家人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金元汉出生在一个剪纸世家,其祖父金玉祥是鸡场坪乡椅棋村金氏剪纸第一代传承人,父亲金盛昌是第二代传承人,在他刚懂事的时候,父亲是村里周边做纸火(红、白喜事用的灯笼纸扎等用品)比较出名的人,他就跟着父亲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活,比如说灯笼上面的一些图案,父亲一边剪纸,一边告诉他怎么将图案贴在灯笼上,在耳濡目染中,他也逐渐爱上了剪纸。

  15岁那年,金元汉正式提出和父亲学习剪纸,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在父亲身边打杂。父亲看他下定决心,觉得他也颇有天分,就耐心地将自己的剪纸技术传给他。那时候盘县的剪纸以盘北的普古乡、四格乡、淤泥乡等彝族地区最具特色,而鸡场坪乡的剪纸艺术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更是独具一格,但是当时的作品都是按照书上的图案来剪的。

  “我父亲们那一辈的剪纸全部都是照着书上剪的,几乎都是花鸟,连人物都没有,根本也没有人自己创作图案,学了五年后,我觉得剪纸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不断地创新,所以我就开始自己创作,22岁那年,我创作了我自己的第一幅人物作品。”金元汉告诉记者。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彝族人家的红白喜事都用得上剪纸。红喜事都要剪喜鹊和喜字,而且都要成对的剪,另外还用于服饰上,在结婚的服饰上刺绣一些花,而这些花必须先剪出图案来,再刺绣在服饰上。白喜事都要用纸扎一些工艺品,如马、龙之类的,这些工艺品上面也要贴上五花八门的花,这些花也是先用纸剪出图案来,再贴上去的。

  记者看到,在金元汉的剪纸作品中,不仅有老辈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龙、凤、鸟、花等传统图案,更多的是他融入自己的创意而创作出的包含彝族人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节日习俗等内容的图案。每年彝族火把节,彝族同胞荡着秋千,看着斗鸡、斗牛、斗羊的节目,享受节日的盛宴,这些美丽的画面让金元汉灵机一动,他想,要是把这些画面也用在剪纸上,那岂不是更美。于是他精心创作出了《秋千》、《荡秋》、《观音秋》、《唢呐》、《斗牛、》、《斗羊》、《斗鸡》等剪纸作品。

  凭借着对剪纸艺术的满腔热情和不断的创新发展,金元汉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多次获得“凉都名匠最佳新人”、“凉都名创优秀设计”等奖项,“贵州名创”、“贵州名匠”等荣誉称号。

  在潜心创作的同时,金元汉还把剪纸艺术传承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2009年8月,金元汉被鸡场坪乡民族中学聘为剪纸艺术课老师,成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播者。

  在鸡场坪民族中学的陈列室里,挂着几百幅剪纸作品,有金元汉自己的作品,也有他的学生们的作品。如今,跟随他学习剪纸技艺的在校学生已有两千多人,他有民间徒弟14人。在金元汉的悉心培养下,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剪纸新秀,学生们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比赛获奖。金元汉说,今后他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对剪纸的热情,带领学生和徒弟们创作出更多具有浓厚民族民间特色、表现地方风俗传统或风景的作品,把剪纸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彝族人家以前从事剪纸行业的近几年都放弃了,大家都外出忙其他的事业了,就连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出去做过工程,只是空余的时间一直都没放弃过,一想到好的画面,或者是看到漂亮的图案就开始剪,但是剪纸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希望通过我对学生们的教育,让他们把这些技术好好学好,一代代的传下去。”金元汉说。(作者 马云)

盘县椅棋村村民金元汉的剪纸人生

金元汉在展示他的新作品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